(通讯员张伟特、王碧钗)
为了进一步推动和深化清华大学本科教育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及时总结新雅书院在整合优质资源、开展通识教育、促进通专融合、探索养成教育、培养会通人才等方面的改革成效和基本经验,3月31日,在工字厅藤影会议室举行了本科教改重点项目“清华大学新雅书院(通识教育实验区)”项目成果鉴定会,专家组对新雅书院自2014年9月成立以来的建设和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评估和鉴定。
鉴定会由评审组组长、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主持。评审组专家有:校通识教育委员会主任、“清华学堂物理班”首席教授朱邦芬、原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人文学院院长、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主任胡显章 、清华大学副教务长、国际教育办公室主任高虹、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副院长单军、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副教授顾涛、清华大学教务处副处长苏芃。教务处处长、新雅书院院长郑力、副院长曹莉、阮东、赵晓力、翁贺凯等项目核心成员出席评审会。
项目主任曹莉代表新雅书院对通识教育试验区和实体化四年制文理住宿学院两个发展阶段的主要成果和改革成效做了总体汇报。
自新雅书院成立以来,书院在学校领导和支持下,始终坚持理念先导,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发展战略,以“渊博雅正、器识为先、追求卓越、传承创新”为宗旨,以跨学科学习、跨文明思考、跨专业交流为导向,以书院特有的学术生态和养成教育为支撑,在提升大学理念、开展通识教育、促进文理相长和通专融合、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等方面积累了初步经验。
副校长杨斌主持鉴定会
明确培养理念、推进通识教育、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法是新雅书院教学改革的重点。书院坚持并发扬“古今贯通、中西融汇、文理渗透”的办学传统,结合新的发展时期对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以中国文明与世界文明、文化传统与当代精神、人文与科学为主线,以结构性的人文社科课程和分层次教学的数理课程为主体,采取小班授课、深度学习、有效研讨、学科交叉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在总体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开创人才培养新格局方面取得了预期的成效。其主要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营造通识教育应有的学习生态和共同体环境,经过新雅通识课程“洗礼”的学生不再以应付心态认识和对待通识课程;建设并运行20余门内容丰富、含金量高、强度大、要求高的人文通识“硬”课,初步实现对数理通识课程的有效梳理和与各专业基础课程的合理对接; 努力营造跨学科学习、跨专业发展的学习和培养平台, 与美术学院、机械工程系、自动化系、人文学院、高等人文社科研究所和苏世民书院部分老师共同推进和首创两个交叉专业:创意设计与智能工程(CDIE) 和政治经济与哲学(PPE);积极开展对外教育和学术交流,成功举办中国大学通识教育联盟第二届年会和第八届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讲习班、 第六届全国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教育研讨会和第六届全国批判性思维教师培训班;积极推进书院国际化建设,聘请海外知名学者担任课程教学,选派学生赴英国牛津大学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习交流;在书院发展、课程建设和教学相长过程中凝聚了一批认同新雅教育理念,乐教好学的通识课程老师和学生;建立和完善书院学生工作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开创具有书院特色的学生工作新局面;打造以开拓创新为导向的新雅书院品牌活动,如新雅讲座、新雅展览、新雅书架、新雅无伴奏合唱团、新雅暑期实践、新雅新年晚会暨新雅舞会等; 参与规划建设书院大楼,为进一步营造新雅文化和书院学术共同体争取空间保障。
项目主任曹莉做成果汇报
学生的具体收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充分理解和认同通识教育理念及其与自我塑造之间的内在联系,由此产生更强的使命感和更高的自我期许;高强度、严要求的中西文理通识课程在拓宽视野,培养心智、激励创新和促进全面发展等方面成果显著;阅读、写作、表达、批判性思维、融会贯通和主动学习能力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据任课老师们一致反应,三届新雅学生在总体学习风气、学习志趣、学习能力等方面走在全校前列。“新雅书院拒绝平庸,拥抱梦想,是志向远大者的学习共同体,” “新雅,就是一个让我们不断自我更新,进而逐步接近“雅”的地方”已经成为全体学生的集体记忆和普遍共识;同学们的书院认同感和自豪感也正在成为学习的巨大动力:“小至每一门通识课上每一点欣怡的领悟,至后回顾时每一处惊喜的能力飞跃,大至对本科教育的彻底改观,对人生与自我的重新审视,新雅都给予了我莫大的成全。
曹莉还结合在大类招生和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新雅书院所面临的新的机遇和问题,提出在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背景下,向一流通识、一流书院的方向迈进。
学生工作是书院工作的重要环节。主管学生工作的副院长翁贺凯受书院委托重点介绍了学生工作的理念、体系、特色和系列成果。将理想教育、人格养成、文化熏陶有机结合起来,立足全校的学生工作基本要求,努力形成具有新雅特色的学生工作传统,是书院学生工作的基本宗旨和努力方向。他特别提到,由学生独立设计和组织的“天工人代,启梦未来”、“经纶于道,致用于实”新雅书院主题团日活动生动体现了新雅学生作为当代大学生和新雅人的身份自觉和主动思考。

评审组评议并宣布评审意见
在评议环节,评审专家围绕新雅书院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新雅模式与专业院系课程体系的对接和融合、新雅模式和学堂班模式的互动互补、新雅模式和国内其他高校同类模式的对比、学生学情跟踪和导师制的实施、高年级学生对低年级新生的导向和影响、新雅书院的空间设计、专业课与通识课的异同等问题进行了提问。项目组认真回答了专家们提出的问题。郑力院长代表书院和甘阳总监表示,新雅书院作为本科教改的试点将在培养模式、体制创新、队伍建设等方面、继续探索,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评审组全体专家经过认真讨论,一致对新雅书院(通识教育试验区)的有效探索和不懈努力给予高度评价。专家组认为新雅书院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对清华、中国甚至全球的高等教育具有重要价值和参考意义。新雅书院精心设计并建设的一批高质量通识教育课程具有标杆和示范作用,新雅书院的培养理念和发展模式吸引了一批有志于通识教育的老师全力以赴地投入到人才培养工作之中。书院在学生住宿、学习氛围营造和学生活动设计上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学生树立人生理想,成为一流优秀人才提供了良好条件。评议组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鉴定,并建议在顶层设计、系统衔接、跟踪研究等方面继续推进并得到学校的进一步支持。
评议组组长杨斌副校长对项目组成员表示祝贺,对项目组成员近三年来所付出的巨大精力和心血表示感谢,他期望大家继续前行,不断探索人才培养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办法,将清华大学新雅书院建设成世界一流的本科书院,为清华的一流大学建设做出新贡献。
鉴定会专家与项目组成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