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此刻 > 正文
.

开场介绍

活动现场

2024年12月5日星期四,新雅书院“南十北·学术浪漫·惊鸿系列”第四十六期在新雅书院一层大厅顺利举行。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生张子健以“智能超表面——6G无线通信新范式”为主题进行了精彩分享。活动由新雅书院院长梅赐琪老师主持,来自新雅和其他院系的10余位同学参与了本次活动。

梅赐琪老师主持

主题分享

在分享的开始,张子健同学以萧伯纳的名言“理性的人总是让自己适应环境,不理性的人总是让环境适应自己”展开话题。他提到,从1G到5G无线通信的发展是一个通过不断优化无线收发机来适应环境的过程,而目前,通过收发机的改进来实现性能增强已经走到了瓶颈,在未来的6G中,唯有另辟蹊径,从适应环境转向改变环境,才能进一步提升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

张子健同学分享

接着,张子健同学详细地介绍了智能超表面(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 RIS)这一6G关键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应用案例。他提到,RIS是一种由大规模超材料单元组成的反射阵列,可以实现对入射电磁信号的智能定向反射,能够有效减少在传播过程中的损耗,与传统的多天线收发机、多天线中继相比有成本低、能耗小、效率高等优势。在具体应用上,RIS有多种部署方式,张子健同学分别从基站侧、中继侧、终端侧布置RIS进行了介绍。例如,在介绍中继侧布置RIS时,他提到,传统的无源RIS会引入“乘性衰落“效应,使得实际增益将会遭受70%的损失,严重阻碍了RIS走向实用化。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源RIS技术被提出,通过对信号进行放大式发射,能够把原有的部分需要基站发射的功率转移到RIS进行发射,能够有效减少功率损失,真正克服“乘性衰落“效应。

活动现场

在分享的尾声,张子健同学介绍了如高精度3D信道建模和信道容量的理论极限、蜂窝网络中使用RIS以低能耗进一步降低用户间干扰等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最后,他以之前提到的萧伯纳名言的后一句话“但历史总是后一种人创造的”结束了本次分享。

交流与再现

现场交流

在交流环节中,现场同学就发射信号的辐射问题、RIS的改良方案、6G可能带来的改变、RIS供电等问题向张子健同学提问。张子健同学对同学们的提问进行了精彩解答。

惊鸿再现

崔明宸同学分享

本次惊鸿再现中,新雅书院2024级本科生崔明宸同学再现了喻纯老师在第四十四期为《大模型时代下的人机交互》的分享。崔明宸同学基于对经典论文的研读,比较了人工智能与智能增强的差别,对未来的人机共生场景进行了畅想,并在最后分享了自己在准备过程中的感想,提出科技的发展不应该让人边缘化,而应该让机器与人共同相互促进、成长。计算机系2022级博士生朱翊豪对崔明宸同学的再现汇报进行点评。朱翊豪同学称赞了崔明宸同学在阅读中准确抓住了概念,在对未来的设想上十分有趣。同时,朱翊豪同学还提到创新的本质可能就是“邂逅”,自己在每一次读经典文献时都会有新的收获,也向在场同学推荐了《Man-Computer Symbiosis》这篇文献。

朱翊豪同学点评

活动简介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本科阶段的课外“一万小时”的育人功能,新雅从2022年秋季学期推出“学术浪漫”(惊鸿系列和Colloquium系列)、“从游”、“友朋”三大系列活动,并以新雅书院的实体所在地“南十北”楼冠名。其中,“学术浪漫”取自哲学家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阐述的“浪漫、精确、综合”的教育认知三阶段论,系列活动旨在通过多样的创造活动分享,希望可以让学习者在“知识尚不完备”的条件下产生对学科和创新的浪漫思考,启发更多可能。

“惊鸿”源自《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取“惊鸿一瞥”之喻,活动将邀请校内外名师专家分享学术前沿的“创造活动”的过程与结果,让学习者“一瞥”惊鸿之美。惊鸿系列拟每周举行一次,按照不同学科大类主题依次开展。为提升学习效果,惊鸿系列将开设“再现”单元。鼓励学习者在“一瞥”之后,利用两周有指导的探索从浪漫走向精确,面对听众再现“惊鸿”之美。

文字丨崔 爽

编辑、图片丨张光耀

审核丨张伟特


上一篇:党建丨清华大学资产处党支部与书院党委新雅23党支部联学共建活动圆满举行

下一篇:一二·九 | “新秀启航”联队获2024年清华大学本科生“一二·九”合唱比赛艺术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