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此刻 > 正文
.

聚谈现场

在浩瀚的东方神话长卷中,一道裹挟着烈火与惊雷的身影再度破浪而来——《哪吒之魔童闹海》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银幕,仅用9天便登顶中国影史票房冠军,更以134亿票房剑指全球动画之巅。这不仅是哪吒对宿命的又一次逆天改命,更是中国动画以灼灼匠心熔铸的传奇篇章。2月20日下午,在新雅书院院长梅赐琪老师的召集下,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高策老师、耿弘明老师与新雅院内外近40名同学共聚南十北大厅,对谈这部“闹海”史诗。

梅赐琪老师主持

高策老师首先提到的是史诗中的那些普通人。不同于更年轻时对于哪吒或敖丙的代入感,高老师在观影中最能共情的恰恰是陈塘关的百姓——宏大叙事中的耗材、在神魔弹指间灰飞烟灭的普通人的历史、王侯将相的运筹帷幄中化为焦土的十万百姓。新雅书院的王一诺同学对此也深有感触。她提出《哪吒》两部曲中“愚民”的刻画尤其让她警醒——这些苍头百姓被刻画为粗鄙、丑陋、缺乏立场的形象,似乎被剥夺了成为自己叙事主角的权利。

高策老师

耿弘明老师则提到,初看《哪吒2》,他首先感到的是中国电影工业文化的成熟,魔童的闹海狂潮,既撕裂了所谓“影视寒冬”的桎梏,更在票房与口碑的惊涛中,以各个动画公司的通力合作为中国动画劈开了一条直抵世界舞台的浩荡长路。片中经典的“破鼎”场面尤其令他印象深刻,底层艰难地反抗仙界所代表的主流话语,而这其中的感染力或许正是为何《哪吒2》能成为调动全民激情的“爆款。”

耿弘明老师

高策老师同样表示《哪吒2》是一次革命性的尝试,其中心主题试图模糊神魔边界,将从《西游记》到《西游记后传》再到《悟空传》中一以贯之的深层主题——“对神仙世界的讽刺和反思”——进行了诠释和表达。计算机系杜亦清同学同样对《哪吒2》中“魔妖仙”的刻画深有感触。在无量仙翁的诡计被戳穿后,其麾下的捕妖队面不改色的镜头使她印象深刻,让她不禁反思个体对于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身份何以自处、何以反思,又何以反抗。对此,梅赐琪老师回应到,在最终之战中栖于无量仙翁法杖上的无数捕妖队成员同样如落叶般消散,观众又是否对他们感到同情。新雅书院俞小山同学则分享到,灵珠魔丸的绝对实力是他们能喊出“是魔又何妨!”的前提——换言之,反抗命运是强者的特权;而对于没有主角光环的众多小妖乃至捕妖队的成员,在社会阶梯上攀登的每一步都需要无数个人的努力与家人的托举,又何谈去反叛阶梯本身?

杜亦清同学

俞小山同学

建筑学院陈飞宇同学则提出,哪吒看似反抗的背后其实是深刻的不自由,他的命运或许不由天,但也不由他自己,他的种种决定似乎是亲情、友情、责任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新雅书院高源同学认为,正是因为从捕妖队到哪吒到无量仙翁都被置于现存建制的框定中,哪吒身上所出现的打破范式的倾向才格外珍贵。结合影片中不同人物在其不同立场中体现出来的行为合理性,梅老师也提出,世界上可能没有绝对正确的价值观,每个人都可以为其行为找到合理的解释。在不同背景的人群中达成共识,恐怕正是社会生活的难点所在。而这些思考正体现了本次聚谈标题“看完妖魔仙,继续在人间”的深意:真正的问题并非《哪吒》第三部走向如何,而是我们——看完《哪吒》需要继续生活的普通人——如何在对世界妥协的同时保留一些“魔性”,如何让世界不要对我们“完全得手”。

陈飞宇同学

高源同学

新雅书院李彤同学对影片本身提出一些不同看法。她认为《哪吒2》更像是一个“短视频化”的电影,不仅电影中充满了短视频“梗”,更刻意密布了爽点和笑点。同时,李彤也认为《哪吒2》中所有人物都有脸谱化的倾向——这一点往往被其优秀的建模所掩盖,而其中对女性角色的刻画尤其刻板:从石矶娘娘对美的执着到鹤童相较于鹿童的内务职责,《哪吒2》在这一议题上并未能跳脱出窠臼。

李彤同学

现场交流

这场关于魔妖仙的讨论,终是照见了人间烟火里最炽烈的诘问——当我们在影院为哪吒的混天绫拍红掌心,是否也在现实长阶前褪去了锋芒?那些散落在捕妖队铠甲上的尘埃,何尝不是我们为生存折腰时抖落的棱角;无量仙翁法杖上湮灭的千万面孔,或许正倒映着每个在系统齿轮间挣扎的凡人。神话终章或许会落幕,但陈塘关外的海潮永不退场:它冲刷着每个时代被规训的灵魂,也在暗涌中托起新的反叛者。正如那柄刺破九重天的火尖枪,真正的"闹海"从不在云端,而在我们与生活短兵相接时。

聚谈现场


“南十北·聚谈”是新雅“书院一万小时”体系从游计划中的核心系列活动之一。师生均可就特定大学学习和生活议题提出倡议,展开聚会讨论。活动旨在推动书院同学对于大学学习和生活的深度思考,并进而带来主动性的适应和改变。

文字丨陈诺

图片、编辑丨张煜 张光耀

审核丨张伟特

上一篇:交流 | 新亚书院到访新雅书院

下一篇:新雅小课丨新雅书院举行“新雅小课”备课会和介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