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映像 > 正文
.

编者按

岁末年初,万象更新!近日,2023年清华大学学生年度人物正式揭晓,来自新雅书院2022级本科生张美瀚同学当选!

2021年春,张美瀚同学光荣参军,他也是新雅书院自2016年面向全国招生以来第一位参军入伍的同学。从祖国边疆回到清华园继续学习的他选择了日新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研究方向;与此同时,经过两年军旅生涯的锤炼,这位清华学子成功蜕变为一名刚毅、挺拔的军人。

2023年清华大学学生年度人物揭晓

时光终会流逝

记忆总有温度

回首2023

面对新世界,我们笃定勇敢、从善如流

面对新征程,我们踔厉奋发、逆水行舟

敞开胸怀迎接新的人、新的事

最终将给世界带来崭新的未来

而我们所创造的每一个故事

已共同构成清华的2023

清华大学学生年度人物

1.李震庭

讲好香港故事,就是讲好新时代“一国两制”的中国故事

李震庭一直有一个信念:讲好中国故事,让更多人见证“一国两制”下香港发展的新篇章。他是清华大学香港研究生组组长,近年来,曾作为特邀评论员,在香港文汇报、大公文汇融媒体平台、Dotdotnews等境内外媒体上发表有关党的二十大、全面从严治党、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等中英文评论文章二十余篇;他在香港创办了“讲好香港故事”有限公司,共制作播出204集节目,并联合50余家香港社团举办首届讲好香港故事短视频大赛。除此之外,他还面向领导干部、高校师生等群体开展各类宣讲近十场。

在过去的数年里,李震庭组织参与香港青年与中联办、香港特区政府、北京市、吉林省、海南自贸港等各个相关部门的交流活动50余场,并带领清华港生与特区领导交流座谈。其中,他于2023年代表清华大学香港学子出席特首李家超先生的座谈会,受邀与特首餐叙交流,向特首报告清华港生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实际行动,受到高度肯定。

李震庭的事迹,先后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十余个主流媒体报道,他在人民日报(客户端)与央视频上的个人专访共收获150万人次播放量。曾获得教育部港澳台侨特等奖学金、宝钢优秀学生奖、全国大学生武术散打比赛男子76公斤级第五名、首都高校武术比赛男子75公斤级散打季军(2次)等荣誉。

在港生交流活动中,他说:

他们总叫我“文武双全”,而我喜欢“行胜于言”。讲好香港故事,就是讲好新时代“一国两制”的中国故事,要用心、用情、用力。

2.廖洋

山海相连命运与共,坚信民心相通中的青年创新力量

2023年,在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之际,她担任学生一带一路研究协会会长,组织来自6大洲、近40国家清华学生与校友共话“一带一路”青年力量。她曾向联合国副秘书长凯瑟琳·波拉德、南非金砖妇女工商联轮值主席祖鲁女士等介绍青年科技创新环境污染物资源化、助力碳中和的实践成果,带领中外青年在世界青年发展论坛等大型论坛峰会上展示在气候变化、数字经济等领域的青年创新方案。

作为清华国际青年对话首届秘书长,她组织30余国60名中外青年先锋代表,在中国三地四市4000余公里探访交流,并发布国际青年联合倡议《我们共同的未来》,受央视、CGTN、人民日报、中国网等国家级媒体以多种语言传播以及800余外媒报道,浏览量超200万,展现中外民心相通中的青年创新力量。以可持续发展为全球青年共同愿景,廖洋的每一次出发,都是为了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贡献青年力量,携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在青年高峰论坛上,她说:

“一带一路”山海相连,“可持续发展”命运与共,我坚信民心相通中的青年创新力量。改变世界的梦想,从这里出发。

3.刘恭言

又红又专,全面发展,做实践新型举国体制的排头兵

刘恭言于2016年进入清华航院学习,2018年从清华园应征入伍,服役于战略支援部队,2020年9月退役返校。服役期间,他夏练三伏、冬练三九,获评“军事训练优等”荣誉,先后以义务兵身份破格担任士兵参谋、士兵助理等重要岗位,多次参与重大任务。

回校后,刘恭言从军旅走向军工,成为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的首届学生,并选择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作为联培单位,立志投身航空发动机“卡脖子”技术研究。在今年4月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成立大会上,他作为学生代表进行发言。在企业专业实践中,他直面困难,提出创新方法,以学生身份破格成为中国航发集团仿真创新平台课题的项目负责人。在大历史中作选择,在大事业中壮筋骨,他不断地提醒自己,要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争做开路先锋、事业闯将。

同时,刘恭言还是一名“双肩挑”政治辅导员。在大四年级他便提前上岗,担任航院航01、航02班带班辅导员和航0党支部书记,他以身作则,鼓励所带班级学生报名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未来,他将继续秉承爱党报国、敬业奉献的精神,努力成长为一名新时代卓越工程师。

在国家重大项目前,他说:

中军帐里定乾坤,航空强国辟天地。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重点项目,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清华人已经准备好。

4.唐海景

幸为“万里挑一”,奉献“一以贯之”

他是清华园里的一名十佳志愿者,也是一名将志愿精神持续传递的学生政治辅导员。2023年12月7日,在第38个国际志愿者日刚刚过去之际,他成功为一名9岁的血液病患者捐献了造血干细胞,成为了清华园里的第21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2019年,唐海景正在担任学生红会会长,在“第一次”无偿献血专场的现场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四年之后,他终于接到了配型成功的电话,在顺利完成高配检测、体检、入院、采集等一系列流程以后,他于12月7日顺利完成了捐献。从一名无偿献血活动的组织者,到成为造血干细胞的捐献者,他以一份赤诚的爱心,续一盏生命的绿灯,助力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清华园蓬勃盛放。

他累计志愿工时达到716小时,曾参加志愿项目四十余项,参与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第二届“一带一路”高峰合作论坛、110周年校庆等重大专项志愿服务,个人曾获北京市优秀红十字青少年会员,清华大学十佳志愿者,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清华大学先进个人,清华大学志愿公益优秀奖,清华大学五星级志愿者等志愿服务荣誉。作为一个引领者,让志愿从自己一个人到一群人——这是唐海景对于志愿公益最长情的告白。

在公益会场前,他说:

今年,我成为了清华园里的第21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从组织者到捐献者,五年坚持不懈,我想为远方的血脉亲人延续生命的希望。

5.夏雨雨

挑战极限,坚持不懈——我们终将会战胜困难,到达终点

2018年,她获得了自己的第一个全国田径锦标赛冠军,随后是第十三届、十四届学生运动会,第一届学青会5000、10000米冠军。自进入清华园的那一刻起,代表国家参加比赛成为夏雨雨的目标,成为世界冠军是她不变的梦想。为了那一抹中国红,为了在赛场上升起国旗、唱响国歌,她日复一日地努力,坚持不懈地训练。

终于,在2023年成都大运会的赛场上,她的理想和目标再次实现,梦想的种子结出了胜利的果实。“随着最后一圈铃声的响起,10000米的比赛迎来最后的决胜时刻,中国选手夏雨雨率先冲出重围,在最后一圈加速并进行超越,在艰难的处境中,获得一枚来之不易的金牌,同时也是中国代表团在成都大运会田径项目中的首枚径赛金牌”。“不怕困难、不惧强手、奋勇拼搏”是大家对这个女孩最深的印象。在之后的5000米比赛和半程马拉松比赛中,夏雨雨还分别斩获个人银牌和团体铜牌,以一金一银一铜的成绩圆满结束世大运之旅。小时候,为了多给父母分担农活,夏雨雨常常往返6公里小跑上学回家,这一跑,就从贵州大山里的一个小乡镇跑到了北京,跑向了世界。

在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赛事中,她说:

六天四赛,为脚下这片土地咬牙拼搏;决胜时刻,即使超越极限也要逆风翻盘。我只有一个信念:成为世界冠军,把女子万米金牌留在中国!

6、张美瀚

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去建功立业

少年意气,携笔从戎。2021年3月,受加勒万河谷戍边英雄事迹感召,应征入伍进藏服役,成为清华大学第5位进藏服役的大学生士兵,也是新雅书院从军第一人。在雪域军营,他一手拿笔、一手擎枪,将知识力转化为战斗力,精研武器装备性能,以过硬军事技能荣立战备训练个人三等功。

退伍以后,他坚定又红又专本色,在大一结束选择专业时,坚定选择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研究方向,成为清华第一届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生。立志讲好红色故事,担任军事爱好者协会副会长,积极参加各类国防教育活动,传播红色国防文化。

张美瀚曾三次面向全校作征兵宣讲,两次担任学生军训教官,作为清华教官代表在23级本科生军训开训仪式上发言。他也曾任“青春界碑·国土边防”社会实践支队副支队长,率队赴西藏、吉林等地走访部队、深入调研,宣传戍边英雄故事。曾获清华大学新生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荣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备训练三等功。

在参军返校后,他说:

从清华紫到高原红,我投身雪域军营,淬炼最刚毅的青春。重返校园,退伍不褪色。哪里有需要,清华人就在哪里建功立业。

7.郑彭畅

在生活与文学中探索更多可能

作为一名工科生,她保持着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在一门音乐剧精读课程上,她第一次开始了剧本创作的尝试。在后来的《戏剧剧本基础写作》与《戏剧剧本进阶写作》课程上,她结合家乡常为人诟病的“重男轻女”文化氛围以及自己曾眼见的真实经历,创作独幕剧《招娣》,细腻呈现了一个三代同堂、重男轻女的家庭里作为新生代的姐弟俩的挣扎与觉醒。当工科的严谨思维与文学的澎湃情感相碰撞,郑彭畅在剧作与小说中发现了新世界。

她又以家乡的宗祠文化为背景,构思了一个高中生与陌生亲友交流的小说《台风天》。小说聚焦人与人的心灵沟通和理解,真实呈现了东南沿海小县城的生活景象。该作于清华大学朱自清文学奖征稿活动中获一等奖,其他相关报道刊载于《青年文学》《光明日报》《大学生》等国家级、省级刊物中。

在科研和文学的浸润下,她说:

光,是实验室中闪烁的神经信号,是书籍中跳动的思想音符。写下一行行代码,也写下小说童话。看感性的文学与理性的工科碰撞发出的火光。

8.周冉

让“双肩挑”成为青春的底色,我倍感光荣

作为机械系本科生辅导员,他在“双肩挑”中育人助己。他担任四年带班辅导员,倾心开展班级建设与深度辅导,带领班级获评校先进班集体、甲级团支部、优良学风班,学生整体推研率超90%;他深入开展党建工作,担任本科生党支部书记,并身体力行在冬奥志愿、疫情防控等重大专项中带领党员同志“敢亮身份,能守初心”;他担任院系学生组副组长,全方面多维度构建本科生成长第二课堂,助力院系科创在全国挑战杯、首都挑战杯等赛事中获多项特奖,社会实践涌现多项金奖团队/个人。

在同学口中,他是亦师亦友、平易近人的周导;在实验室,他是成果丰硕,发表多篇一作高水平论文的科研人。辅导员工作的突出成效,让他获评清华大学蒋南翔辅导员奖;而辅导员工作的思路方法,也助力其在超精密运动控制领域发表多篇SCI论文,其中包括ESI高被引论文,并获评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等荣誉。以周冉为缩影,一代又一代的辅导员接力奔跑,续写这段坚持与坚守的“双肩挑”故事。

在学生茁壮成长时,他说:

“双肩挑”辅导员是我们青春的底色,是一生引以为豪的光荣身份。四年,与同学们的朝夕相伴,这场“育人”亦是“育己”的旅程没有终点。

9.周汝赟

“剑&建”合璧,筑梦四方,在人生“旷野”中探索不被定义的未来

“剑&建”合璧是她双倍努力的负重前行,亦为她双份的荣耀与担当。省级以上奖牌三金两银,三年综合成绩与推研绩点均为全系第一,33门课程获A+及A等级评定,周汝赟用实力击碎了“体育生文化成绩不行”的刻板标签。正如名中“赟”字所指的文武双全,她在击剑之路上披荆斩棘,亦在建筑之路上斗志昂扬。曾获清华大学本科生特等奖学金、西南联大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等荣誉。

清华的舞台上,她生动诠释“无体育,不清华”的精神内核。作为运动员,她在期末周与新冠阳康仅三天的双重压力下取得了首都高校击剑比赛冠军;作为清华大学学生击剑协会会长兼马杯教练员,指导超700人次本校学生参与击剑相关活动,教出了建筑学院首位马杯击剑冠军;同时,她也作为马杯击剑裁判组织策划并参与校园赛事,响应“强国必先强种”的时代强音。

周汝赟取得了大二大三所有文化课成绩满绩、推研成绩专业第一的成绩。她亦不忘发展体育由己及人的迁移价值:她是与朋辈共进步的班长、是积极带动骨干培养计划的团委组长;作为建3新生班级的小班主任,她亦鼓励更多学弟学妹勇敢探索不被定义的“旷野人生”。

在刚毅坚卓的求索里,她说:

双剑合璧,意味着双倍努力。赛场上剑影不息,人居探索步履不止,我想用拼搏践行清华人的青春梦想:生如旷野,君子志在四方。

10.清华大学原创话剧《马兰花开》港澳巡演团队

花开港澳,一节宝贵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2023年正值《马兰花开》首演十周年,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邱勇带领剧组首次赴港澳演出。10月2日和5日,《马兰花开》在香港理工大学和澳门大学先后上演,包括科技工作者、大中小学师生、各界人士代表近2000名港澳同胞观演。演出现场座无虚席,观众与剧中人一同欢笑,一同落泪,100分钟的演出,全场掌声多达56次。演出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新华社、文汇报、澳门日报等三地主流媒体密集报道60余次。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为《马兰花开》的书面献辞中说: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四周年之际,清华大学选择在国庆期间于香港上演《马兰花开》剧目,为我们上了一节宝贵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马兰、紫荆、白莲,于香濠两江共绽芬芳;北京、香港、澳门,庆三地青年汇聚一堂。清华大学原创话剧《马兰花开》港澳巡演团队共计85人,其中包括43位演员、25位技术台口、18位幕后工作人员。剧组排演历时32天,投入280h,身体力行实践马兰精神。

谢幕时的热烈掌声毕,他们说:

台前幕后的一次次排演,对每处细节的决不妥协——只为更好地讲述“花开”的故事,为港澳同胞奉献一场精彩的演出。花开十载,芬芳永驻。

坚定出发 告别2023

张开双臂 拥抱2024

清华人步履不停 共赴新程

这段旅途

必将把热忱注入社会、国家

还有这生生不息的世界

让更多的信心和希望汹涌而来

来源 | 清华大学微信公众号、清华小五爷园

编辑 | 张光耀

审核 | 张伟特

上一篇:毕业典礼丨一个心向公义的人应当如何自洽的生活:梅赐琪院长在2024年新雅书院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下一篇:开学典礼丨黄崇赫:清华门、新雅人、新雅魂——在新雅书院2023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