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雅冬至,是香喷喷的饺子

是甜甜的汤圆

是找回儿时的欢乐

是珍惜此刻的陪伴

是静

是动

是突如其来的想家

是青春作伴,四海兄弟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2019年12月15日,新雅书院第二届冬至节在十北楼拉开帷幕。同学们早早地在一层大厅挂上了红红的灯饰,节日的气氛弥漫在新雅楼的每个角落。
庙 会
“绣幕家家浑不卷,呼卢笑语自从容”,早上9点,新雅冬至节的第一场——庙会正式开启。为了在庙会上一展风采,吸引更多同学的参与,新雅书院四个年级、学社以及国际交流协会、诗词协会、书法协会等各个社团不甘落后、各出绝活,组成了17个大大小小的摊位,筹措了好一段时间的游戏、美食和DIY项目纷纷登场。
乐声、嬉笑声、抢夺声、咀嚼美食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这边厢,国交同学们组织的品酒和知识竞答的摊位上趣味环生、人声鼎沸;那边厢,沉醉于刺绣、刻纸和风铃制作的同学却是小心翼翼、屏气凝神。值得一提的是,在院长甘阳老师的建议下,本次庙会特地增加了发呆摊位,这一乍听起来让人觉得有些“摸不着头脑”的项目,反而吸引了同学们别样的兴趣。
动与静、声与味、紧促与悠闲,就这样不加整理地散落在新雅楼的各个角落,构造出一种别样的和谐。庙会一直持续到下午一点,大家的热情仍源源不绝。
学术科创年会
午后,由新雅科协主办,新雅书院各学会共同协办的首届新雅学术科创年会隆重举行。科创年会邀请了来自新雅6字班、7字班不同专业方向的几名同学作小型学术报告,就自己学习的感悟和体验与老师同学进行分享与交流。
饺 子
学术科创年会甫一结束,学社主办的饺子大会“无缝衔接”。参加活动的不仅有熟练掌握包饺子这门“手艺”的同学,也有第一次撸起袖子擀面皮的“愣头青”,当然也有胸有成竹但面如平湖、深藏不露的一众老师们——甘阳老师边包饺子边和大家讲述着经验与感慨;赵晓力老师包饺子的风格偏于沉静和敏捷,不知不觉中他包了一盘接一盘;姜开利老师的风格则显得“粗中有细”,虽然并不着意雕琢,但每个饺子都棱角分明,非常好看……而同学们则在不同小组中分工协作,很多同学虽然包得不多,但包出的成品却各有各的“亭亭玉立”。新雅学社给大家预先煮好了一批饺子,不久,大家亲手包的饺子也接踵而至;甘阳老师在品评了各种饺子之后,连连肯定大家的劳动:“大家亲手包的要比买的好吃!”

晚 会
饺子大会之后,是热热闹闹的冬至晚会。新雅各年级学生、班主任、部分任课教师,以及新雅院务会老师、院办老师、辅导员,大家济济一堂,度过了一个温暖而欢乐的夜晚。
来自新雅乐团和新雅同学们自创的节目,穿插着别开生面的游戏环节与其乐融融的吃汤圆环节,使得晚会高潮迭起。相声《八大吉祥》中高靖涵同学的一句“现代社会陷入原子化”仿佛戳中了大家通识课的记忆;由辅导员们共同带来的《野狼disco》引爆了观众们的“集体欢腾”;家长们各有创意的隔空祝福则让大家笑中带泪。
甘阳老师在晚会伊始的简短致辞中表达了让同学们少一些“忙”、多一些“玩”、多“走出园子”的期望;新雅冬至节这一设想,或许正是在大家平日紧张的课业学习中,通过消弭剧场与观众、庄严与谐趣、学习与生活之间的那一道界限,给书院里的我们留下一些舒缓的、温暖的、可以回味的空间。
今年是新雅书院第二次举办冬至节,这或许如甘阳老师八十年代便已提出的一个想法——“我们在创造传统”,也或许如学社社长王舒艺同学所说,“我们在给一个美好的故事起头”;每一年,我们在一个约定好的日子里与这个共同体中的许多人一起歌唱、舞蹈、游戏,这可能就是意义本身。冬至节里有欢笑也有遗憾,但最让人动容的是冬至节里有我们每一个新雅人。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冬至节当天的所有环节与前期宣传、外联工作,全部由新雅学生自己完成,台前幕后有许许多多同学的奋斗和付出;他们的努力,让我们能在这个日子里剪接出一段感动和回忆。
晚会结束,回到新雅十北楼的这个夜晚,北京下起了鹅毛大雪。踏完雪,就到了春天了。
撰稿:温晋、张静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