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雅·育 > 共同体文化
.

聚谈现场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3月20日下午,东京大学东亚艺文书院院长石井刚教授带领师生团队到访新雅书院,新雅书院院长梅赐琪教授召集双方师生进行了一场轻松活跃的聚谈。百年前东京大学在战火后确立的“教养教育”,与清华大学“不为器用”的书院理念,在东方古典智慧中寻得共鸣。课程表上的文明经典、艺术实践中的哲学追问、住宿制书院里的朝夕浸润,成为双方共同的教育注脚。来自东亚两所顶尖学府的师生围坐一堂,以“人的养成”为轴,叩问现代教育中专业化与通识精神的张力。

梅赐琪老师主持

石井刚老师首先提到了新雅书院与东亚艺文书院进行过的两次交流。而此次来到新雅书院深化了解,他感到倍加高兴。他介绍到,自东京大学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教育改革后,教养学部就成为了本科学习中奠基性的部分——每年,约3000名本科生先录取到教养学部学习两年,再分流至经济学院、理学院、文学院等院系进行专业学习。1999年至今,东京大学与亚洲各大高等院校的合作日益紧密,旨在研讨通识教育的未来,希望以东亚的智慧为基础,开创新的博雅教育。而由东京大学与北京大学共同创立的东亚艺文书院成立于2019年,以培育亚洲未来人才为目标,以期借助东亚人文智慧的力量,缓和不同文化之间的隔阂。

石井刚老师介绍

新雅书院院长梅赐琪老师接着介绍了新雅书院的教育教学情况。新雅——“新的博雅教育”——之新正在于淡化专业,不以人为器——不培养人为“器”。新雅也同样致力于创造课堂之外的学习氛围、契机和平台:“学生的成长应该在事儿上去成长。”住宿式学院为学生创造浪漫想象的空间;“从游”带动师生之间的交流;“惊鸿”计划将同学们传送至学术前沿;“一事”计划鼓励同学们去动员、去交流、去失败;耕读的传统更为同学们提供在不同场景中成长的机会。

梅赐琪老师介绍

随后,双方师生进行了轻松、真诚的互动。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副教授小野有纪老师对音乐教育尤其感兴趣。新雅书院汤梦竹同学热情地介绍了十北乐队——学生自发组织的新雅乐队。十北乐队在过去几年遍历了大小舞台,从校内的活动到校外的演出,成为新雅书院的一张名片。世界文学专业的张善盈同学则希望进一步了解东京大学教养学部在哲学方面的教学内容。对此,石井刚老师回应,教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典的研读,而教养学部鼓励同学们选择自己希望钻研的经典——从柏拉图到张爱玲,同学们在不同的语境与文化中钩沉。新雅书院王之昂同学则惊于东亚艺文书院同学们对于多门语言的掌握,他认为接近一种文化的最佳路径就是修习对方的语言。这个观点也得到了东大同学的认同。

小野有纪老师

汤梦竹同学

张善盈同学

接着,王之昂同学从自身经历出发,道出了自己的困惑:选定专业后,通识教育该怎么维持?当他为兴趣所动选修了天文学通识课程后,却发现这类课程要求的投入程度无法与专业课的压力兼容。无独有偶,当新雅书院葛佳妮同学开始在法学专业学习后,留给通识课程的时间似乎被显著压缩,自己似乎缺少了很多思考的空间和时间;更有就业与生活的压力,似乎都在一点点消磨自己对于生活和世界的雄心。对于这些困惑,东亚艺文书院的同学们坦言,他们同样需要思考和面对。其中,有马直纪同学认为,对于未来的过度焦虑不会对生活有很多帮助,不如专注于过好当下的生活。梅赐琪老师则分享到,通识教育并不局限于选修几门通识课程,而更多的是希望大家保持一只向外看的眼睛。

王之昂同学

葛佳妮同学

有马直纪同学

新雅书院徐可同学则好奇东京大学的同学们在教养学部完成通识教育后如何进行专业的选择。小杉明里同学分享到,东大同学选专业时需受制于所选课程及学习成绩,因此同学们同样会感受到较大的学习压力。而新雅书院刘鹏同学认为,随着高等教育体系逐渐成熟,同学们可能会对自我有愈发清晰的认知,对遵从本心有愈发坚定的勇气。

徐可同学

刘鹏同学

魏坤静同学

于佳宁同学

东京大学的同学也向新雅学生提问:优秀的同学们汇集在一个宿舍中,压力是否会很大?葛佳妮回应以“公园二十分钟应”——每当她焦虑于身边的人和事,她就投身自然。魏坤静同学对此深有感触:他的室友都是十分优秀的学生,但与他们相处也让他渐渐学会了接收自己、拥抱自己的生活,不让他人的光芒成为荫蔽自己的障碍。于佳宁同学则分享到,在认识到自己对于自我成长、自我转变这一过程的需要与重视之后,周围情况带来的压力不再成为生活中的困扰。

现场交流

当专业压力蚕食通识思考的空间,绩点焦虑遮蔽自我探索的可能,就业迷雾冲淡人文关怀的温度,这场横跨东海的对谈最终落回教育的本质:当算法与绩点编织成现代规训的密网,书院廊下的琴声、茶席间的辩难、星空下的追问,仍在固执地叩击着超越工具理性的可能。通识教育的星火,或许正藏在那些“无用”却鲜活的瞬间里。

聚谈现场


“南十北·聚谈”是新雅“书院一万小时”体系从游计划中的核心系列活动之一。师生均可就特定大学学习和生活议题提出倡议,展开聚会讨论。活动旨在推动书院同学对于大学学习和生活的深度思考,并进而带来主动性的适应和改变。

文字丨陈诺

图片、编辑丨张煜 张光耀

审核丨张伟特

上一篇:文化丨新雅书院荣获清华大学2023-2024学年度院系文化建设优秀项目

下一篇:新雅院庆丨清华大学新雅书院举行十周年院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