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介绍】
本课程所有内容分为两门课:《观测宇宙学:从太阳系走向宇宙深处》,《物理宇宙学:从宇宙大爆炸到地外文明》,拟在每年秋季轮流开设,学生分别在大一上学期和大二上学期学习。其中《观测宇宙学:从太阳系走向宇宙深处》介绍宇宙中各类天体,立足于天文观测事实,课堂上从近到远逐一介绍宇宙天体的基本性质,课外开展天文观测实习,让学生了解各类天体的性质和天文观测的基本方法。《物理宇宙学:从宇宙大爆炸到地外文明》介绍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引导学生利用物理学的知识理解宇宙和天体的观测现象,在课堂讲解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对前沿宇宙学问题开展调研、总结和交流,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观测事实结合起来,培养良好的科学思维、研究习惯、以及交流能力和合作精神。两门课分别侧重于观测与理论,各有侧重,相互补充,同时又相对独立、稍有交叉,使得学生可以只选修其中一个阶段,即使不修第一阶段也能顺利完成第二阶段的学习。其中《观测宇宙学:从太阳系走向宇宙深处》包括10次课堂教学,5次课堂讨论,1次课外观测实习。课堂教学内容如下所列。课堂讨论将针对当前天体物理和宇宙学前沿问题,由学生在学习课堂知识的过程中,自主选择讨论课题,每组4-5人合作分工,经过数周的调研和课后讨论后,集中在课堂上演讲和讨论,在此基础上完成文字报告。课外观测实习将使用校内天文台(条件允许情况下争取前往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开展一些简单的天文成像观测,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自由选题,合作完成观测和报告。
【任课教师】
莫厚俊 毛淑德 张有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