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雅书院英国支队纪行
2025年1月13日至22日,来自新雅书院各个年级的20名同学在焦阳老师和李欣然辅导员的带领下,组成支队前往英国,开展为期十天的游学活动。在经历了充分的行前准备后,同学们满怀憧憬的踏上了飞往英国的航班,期待着与亚欧大陆另一面那片土地的邂逅。

支队出发前合影
英国支队vlog!
Day 1-2 剑桥经历了11个小时的长途飞行,支队在落地后马不停蹄的赶往剑桥,在14日与剑桥大学进行交流活动。
14日上午,大家来到了坐落在幽静小院中的李约瑟研究所。李约瑟研究所沿袭了英国著名生物化学和科学史学家李约瑟的研究成果,主要从事关于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研究。研究所所长梅建军教授接待了大家,并为大家介绍了李约瑟及其著作《中国的科学与文明》。在梅教授的讲述下,同学们了解了李约瑟的生平与贡献,对他成为中西方沟通桥梁的人生志向有了深刻的印象。他在抗战期间游历中国,在困难与艰险中搜集珍贵的史料,回到剑桥后又一生笔耕不辍,将他的精力全部燃进了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研究中。他提出的李约瑟之问更是开启了近百年来学界轰轰烈烈的大讨论。
在报告结束后,同学们都深有感触,并踊跃提问,对李约瑟研究所有了更深的了解。随后,在梅教授的带领下,支队共同参观了研究所的内外环境,在一本本图书、一件件文物中窥见了研究所的历史沿革,在绿草成荫的中式庭院里感受了清静的治学氛围。

支队李约瑟所小院留念




李约瑟所小景&正在交流的两位老师
14日下午,支队来到剑桥大学克莱尔学院(Clare College),剑桥大学数学物理教授Maciej Dunajski接待了大家,并为大家做了一场关于几何学的学术报告,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几何的四个领域。同学们虽然来自各个专业背景,但是大都听的津津有味,也在演讲结束后向Dunajski教授问了些或有趣或深刻的问题。在亲切的师生交流中,同学们感受到了教授的风趣以及他做学问的纯粹。交流结束后,教授骑着单车赶往下一节课堂,同学们则在克莱尔学院中继续领略剑桥的风情。

支队在克莱尔学院合影



支队与Dunajski教授
在剑桥的两天中,同学们也自由漫步在这座与大学共生的小城中,探索这所历史名校的魅力。漫步在古朴的街道,路两侧就是人才辈出的各个学院,也许哪里就是牛顿开悟的苹果树,或是发现DNA结构的酒吧;进入菲兹威廉博物馆,古埃及的文物与世界名画琳琅满目,诉说着人类从野蛮到开化的历史;也可在康河上泛舟,穿过座座古桥,体会百年前徐志摩眼中的剑桥之美。
Day 3-4 伯明翰、牛津
在经过两天剑桥之旅后,同学们带着满满的收获继续启程。15日下午,天公作美,冬天的不列颠出现了少有的风和日丽。导游带领大家前往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福德——一座坐落在河边的小镇,是大名鼎鼎的文豪莎士比亚的故乡。大家既瞻仰了莎士比亚的铜像,又欣赏了水波荡漾、鹅鸭成群的宜人景色,还感受了恬静舒适的英伦小镇风情。直到天色已晚,大家才不舍地离开,前往伯明翰。

支队莎翁故居前留念






莎翁像&小镇美景
15日晚上和16日上午,支队在伯明翰短暂停留。伯明翰是英国的第二大都市,是一个传统的工业城市。那里有英国的第一家海洋馆——国家海洋生物中心;有著名的大型购物中心——牛环购物中心;还有城市地标——古朴的市政广场与圣马丁教堂。大家三五成群,或是去海洋馆欣赏瑰丽的海洋生物,或是去购物中心购买纪念品,亦或是在市中心来一场“city walk”。虽然只有短短一天的相逢,但大家也充分体验了伯明翰的风情。





伯明翰街景&海洋馆萌物
16日下午,支队驱车来到牛津,用匆匆一个下午探索牛津大学的校园。比起剑桥璀璨的科学成就,牛津的人文气息更为浓厚。这里是英国政治家的摇篮,三一学院、圣玛丽教堂、叹息桥等建筑庄严伫立,阿什莫林博物馆和牛津自然历史博物馆馆藏丰富。而泰晤士河在小镇的南边静静流淌,见证着这所学府中一代代学子的经过。

支队牛津合影留念
Day 5-10 伦敦
17日,支队结束了伦敦周边城市的巡游,回到了英国的心脏。碰巧的是,当天上午正好有白金汉宫的皇家卫队换岗仪式,支队便调整行程,前去观礼。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带着标志性高皮帽的卫兵边奏乐边列队前进,少了几分庄严却多了一些松弛。还有华丽的白金汉宫、高耸入云的纪念碑、骑着高头白马的骑警,共同构成了一道独具英伦风味的景观。




白金汉宫&快乐下班的卫队
17日下午,支队来到了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进行参访。LSE商务孔子学院的院长助理李堃老师带领支队参观了校园。校园中既有崭新的图书馆,又有百年历史的礼堂。李老师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LSE的校园构成和历史沿革,让大家对这所高校有了深度的了解。

李老师带大家参观校园

支队LSE留念

新老并存的LSE校园
在校园参观过后,支队来到了教室里,见到了LSE商务孔子学院的办公室主任潘老师。在潘老师的带领下,大家和四位LSE的同学——来自英国、法国、瑞士等各个国家,有“甄学专家”,也有小红书老用户——分组进行交流,用中英双语分享自己的经历,畅聊生活与文化的差异。尽管时间很短,也有着语言和文化上的些许障碍,但大家还是聊得热火朝天,等到交流结束时还不忍离去。同学们也纷纷留下了联系方式,约定有缘在中国再见。





和LSE的同学们
18日,支队来到伦敦市中心,进行了一场冬日的"city walk":大家参观了特拉法加广场,随后穿过国会街,漫步在英国的政治中心;接着来到西敏宫、西敏寺、大本钟等英国地标,饱览伦敦街景;然后在桥上步行越过泰晤士河,去到伦敦眼下一探风采;又乘上游轮顺流而下,一路到达伦敦塔桥。大家吹着河风,一路走走停停拍拍。虽然伦敦的冬天冻得人双手冰凉,但是一栋栋宏伟又著名的建筑也让人大饱眼福。

泰晤士河岸留念




citywalk沿线美景
18日下午、19日下午和21日上午,支队在伦敦分别参观了自然历史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和国家美术馆。这三座博物馆藏满了人类在科学、历史、艺术上的瑰宝。不管是自然历史博物馆里的巨大恐龙、鲸鱼化石,还是大英博物馆中古埃及、古希腊以及中国历朝历代的文物,亦或是国家美术馆中从文艺复兴时期到印象派的各幅名家画作,都令人眼花缭乱、印象深刻。
在其余的时间里,支队给了同学们很多的出行自由度,让大家随心探索伦敦的风土人情。同学们也都根据自己的兴趣,在偌大的伦敦城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天地——有人在绿草如因的肯辛顿公园、海德公园漫步;有人去摄政街、牛津街的店铺里闲逛;有人走进慕名已久的剧院中欣赏音乐剧;还有人踏入足球场感受英超的热烈氛围......经过在伦敦收获满满的五天后,支队在21日登上了返程的飞机,迎着朝霞回到了亲爱的祖国。





同学们说——
十天的英国之旅,对于大部分首次迈出国门的同学们来说,充满了难忘的回忆,也可能会有一些遗憾,还有着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些许思考。让我们来看看这次实践在同学们心中的印象吧——
最难忘的经历——

在伦敦看了悲惨世界的音乐剧
在牛津街头散步
博洛尼市场、歌剧魅影
大英博物馆、泰晤士河乘船、11小时飞机
去现场观看阿森纳对阵维拉的英超比赛
lse的几位外国同学中文讲的很厉害!
街头吃冰激凌
最大的遗憾——

没有现场看上英超
在牛津错过了登顶教堂俯瞰全景的时间
没在河边吃10磅的超大炸鱼薯条
大英博物馆二层没有来得及看
没有在国家美术馆看到梵高和莫奈的画作
没有看更多音乐剧
最爱的照片——
剑桥街头吃冰淇淋
——李佳钰
与海鸥对望的莎士比亚
——贾瑞轩

正反大英博物馆
——朱传翊、王莘瑜
牛津的哈利波特大食堂
——李欣然
大本钟超绝视角
——王鹏翔

最后时刻在box office买到了悲惨世界音乐剧的票,现场观看十分震撼:演员的唱功、舞台的变换、乐队的演奏,方寸之间上演了波折的人生故事和宏大的历史叙事。演出结束后在地铁上回味,在夜晚的街道上和好朋友们一起大声歌唱,都成为了我生命里一段珍贵经历。
——叶欣雨
END
文案、排版丨李铭畅
视频剪辑丨马天予
图片丨李铭畅 李佳钰 董家瑞 贾瑞轩 马天予
审核丨李欣然 焦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