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聚焦 > 书院劳动耕读教育
.

新雅师生合影

秋光正好、微风不燥,在十月第一缕晨光的照耀下,我们迎来了祖国母亲73周年华诞。10月1日上午,值此国庆之际,在校团委的牵头组织下,清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务长彭刚与来自新雅书院、致理书院、行健书院和探微书院的80余位师生一同来到海淀区苏家坨镇北京书院农场基地共同开展“清”年爱劳动-书院农场活动。这也是自2022年2月新雅建立新雅北京农场基地以来第15次新雅集体耕读活动。书院管理中心主任、书院党委书记苏芃、致理书院院长李艳梅、行健书院院长李俊峰和新雅书院院长梅赐琪、副院长张伟特以及校团委副书记黄成、强基书院联合学生组长王凯峰、新雅学生组组长张元哲、书院管理中心和新雅院办老师等参与劳动。

美丽的新雅农场

一、到达农场

早上8时许,老师和同学们元气满满地来到农场。京郊的新雅农场秋色正浓、生机盎然,来自新雅书院和强基书院的师生们贴近大地,用劳动向人民致敬,向祖国母亲献上独特的礼物。

梅赐琪老师向彭刚副校长详细介绍了新雅书院劳动耕读系列活动以及北京新雅农场的缘起和建设情况。彭刚老师充分肯定了新雅劳动耕读活动的特色以及在劳动教育方面取得的成绩。彭老师指出,清华大学有着劳动教育的宝贵传统。劳动使得同学们对劳动的认识发生了朴素的变化,体会到普通劳动人民在追求幸福生活时付出的艰辛,在感情上和普通劳动人民息息相通、血肉相连,也使同学们更能理解自己所肩负的促进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责任。彭老师希望新雅书院和学校各院系一道,创造更多机会,使更多同学投身到出汗出力、有付出也有收获的劳动教育当中。

彭刚老师参观农场

带队老师们

农场技术人员向师生介绍农场情况和注意事项

二、开始劳动

农场的技术指导马老师首先介绍了农场的情况以及农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安排了本次的劳动主要内容——除杂、翻土和播种。同学们得知今天要播种冬小麦,各个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一番讲解和学习之后大家依次前往工作间扛起农具开始了今天的劳动。鉴于本次活动有许多未曾参加过农场劳动的大一新同学加入,马老师特意邀请参加过十数次耕读活动的六位新雅同学担任各组技术骨干并分派到各个小组进行指导。

老师们领取农具


41C3A2

彭刚老师跟同学一起平整土地

4FC4A9

彭刚老师和梅赐琪老师与同学们一起除杂草

3B9792

梅赐琪老师与同学们一起除杂草

5359E6

彭刚老师和苏芃老师在劳动

489256

李艳梅老师

   

李俊峰老师与梅赐琪老师

   

   

   

同学们劳动的身影


三、劳动成果

  

农场的产出

  

同学们平整后的土地

  

行健书院师生在翻沟起垄

  

  

新雅学生播种冬小麦

在一上午的劳动中,农场的师生分为五组,完成了对两块地的开荒,对二块上次开荒过的地块进行翻土,对彻底平整好的两块地上进行冬小麦播种和浇水。同学们在技术人员和劳动小能手带领下各司其职,有条不紊的在田间忙碌,他们俯下身子清理土地,使用农具翻除杂草、翻沟起垄。从一开始的不知所措到后面渐入佳境。大家的辛勤劳动终于看到了成果,一块块杂草密布的土地被清理完毕,一条条整齐的沟垄被划分出来。同学们在技术老师的指导下播下了冬小麦的种子,并小心翼翼的将土地犁平。参加劳动的老师和同学们虽然汗水浸透了衣衫,但是笑容却洋溢在每个人的脸庞。

四、新雅耕读

各书院参与劳动师生合影留念

新雅书院自2019年以来,经过三年多的建设和优化,已经探索出“劳动耕读”学工学农的劳动教育形式,开设《社会调查》、《劳动耕读实践》等书院特色劳育课程,建成了四个有代表性的耕读基地(江西婺源、湖北恩施、陕西榆林、北京新雅农场),300余名学生参加耕读劳动。新雅劳动耕读已经成为新雅书院深入落实党中央、教育部和学校关于劳动教育重要指示和工作部署,推行本科书院制人才培养和“五育并举”育人体系的重要创新环节,相关经验和举措受到校内外的高度好评,2022年获得《中国教工》杂志专题报道。

北京新雅农场从2021年开始筹划建设,经过一段时间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学校和各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广泛认可。新雅和强基书院一起共同运营农场,并持续开放面向各院系师生的参与体验,助力学校劳动教育的体系化发展。

彭刚老师与新雅师生合影

五、现场采访与感想

马龙翔(农场技术指导老师):从阳春到金秋,新雅同学们对待农场劳动一如既往的积极、认真。许多同学,先后十几次参加农场劳动,已经熟练掌握农具使用技巧,具备一定的劳动经验。从对农活完全不懂的门外汉,变成对劳动很熟悉的庄稼“老把式”。有的同学,甚至可以总结劳动技巧和经验传授给今天参加劳动的其他新手。今天首次参加农场劳动的同学,同样认真、踏实、肯干,几乎没有摸鱼的同学,劳动速度很快,劳动氛围热闹而投入。

杨茹珺(新雅93):这是我第九次来农场了。阴沉的天气本让我觉得有些压抑,但从车上下来、双脚踏在泥土地上的一瞬间,我还是感到神清气爽——那是一种平日里少有的开阔之感。抬头望向远处的山,更生出几分“复得返自然”的感觉。我们笑称自己好像“摩尔庄园”里的小摩尔,纷纷拿起铁锹和锄头开始劳动。今天的劳动任务是翻土和平整土地,看似简单却让人大汗淋漓,堪比健身房的有氧运动。老师们也和我们一起劳动,师生之间互相传授劳动经验,齐心协力完成了耕地任务。劳动的过程中,我们谈起有很多人去天安门看了升旗仪式,我们从学校出发时他们刚刚回来。我想,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不管是在天安门看红旗冉冉升起,还是来到农场耕读劳作,都有着非凡的纪念意义。当我拿起农具,真正走到这片土地上,我会更加明白“脚踏实地”这四个字的含义。额头的汗珠、指缝间的泥土,都会让我对这片土地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更浓烈的感情。

何润琪(新雅12):农场劳动常常给人一种无意义感——我们劳动了这么久,撒下来许多汗,半天的时间仿佛只能改变小小一隅田地。但是我隐隐觉得农场劳动的意义正在面对自然的无力之中,它的意义需要一锄头一锄头的挖掘,需要慢到难以感知的生长,需要挥汗之后回眸的反顾,需要年复一年的重耕和回味。与直接阅读充满理论或者指向的文章或者观看充分设计的电影不同,农场的劳动是一次隐性的书写,写下的文字不会立刻显影,而是需要时间的阅读。也许等到我们长成一棵树的时候,农场劳动的意义才会悄然萌发,也许是劳动价值的批判辛辣,是乡土中国的温情陈酿,或者仅仅是一份坚持生活对抗虚无的勇气。我想这时自己便可以对照着自己当下的生活之书,为农场劳动作下深刻的注释和阐释。

郑子欣(新雅12):季节轮转,转眼又到了播种的季节。秋麦的播种与春季作物虽然在方法上不相同,但有异曲同工之妙。当细碎的土钻进鞋子带来痒痒的感觉时,我知道我又短暂地与土地站在了一起。把目光从固定模式中移开转向土地,对于我已经弥足珍贵。惭愧的是作为半个农场“老人”,我的翻地技艺还是没有很大长进。

韩志远(新雅13):除草是新雅农场劳动最基本的一环。由于新雅农场面积较大,而参与劳动人数有限,且在劳育的要求的基础上同学们只能使用最基本的工具如锄头铲子镰刀等,而无法使用现代农业已广泛采用的大型机械设备,同学们几乎总是要先除草然后才能进行翻地、播种、浇水等活动。在新雅农场的除草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除草,因为这里的杂草种类繁多,不乏苍耳子、鬼针草等粘黏且刺人且难以清除的顽固分子,且生长茂密,最高者甚至已超人高,有长成小树的趋势,除草被描述为开荒应更加贴切,有“曝霜露,斩荆棘”之感。因此进行除草之前,首先要认识到这是一项需要吃得苦,耐得住性子的活计。

袁佳鑫(新雅12):这次耕读,我以技术协助的身份和初次前来农场体验的同学们一起劳动,面对满满一片长至将近一人高的苍耳子,我们的劳动热情高涨,齐心协力除草,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这次劳动中,我感受到了劳作的意义、合作的力量,收获满满,也很高兴以这种独特而有意义的方式度国庆。

王莘瑜(新雅12):春去秋来,阳春三月翻好的土地,种下的黄瓜和番茄,已在七月采摘收割;炎炎夏日播种的生菜白菜已经生机一片。金秋十月,已到了播种冬小麦的日子,种下的种子不知会在何日破土而出。体验过除草、播种、采摘、浇水,不知不觉农场耕读已经持续了六个月之久。今天我们组承担的工作让我感觉仿佛回到了耕读的起点——翻土,而彭校长和梅院长的参与,更是这一次的耕读与众不同。我们小组有幸的和彭校长梅院长一起翻地拔草。在劳动的过程中,梅院长还告诉我们翻地的诀窍,如何使用铁锹等等。正如梅院长所说,北京农场耕读能够经历作物生长的整个过程,是一次充满成就感又非常有意义的经历。

苏辰曦(新雅12):在那个凉爽得恰到好处的早上,我不仅目睹和体验了冬小麦从除草翻地,到开垄播种,再到施药盖土,最后拉管浇水的全过程,还现学现用地为第一次参加劳动的同学们传授了相关经验。第一次可以被老师称为技术员来帮助别人进行种植劳作,我由衷地产生了一种担当感和自豪感。

上一篇:新雅耕读2023丨我在清华学种地!

下一篇:新雅耕读2022丨婺源岁月 田野与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