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聚焦 > 书院学术浪漫系列
.

活动现场

开场介绍

12月8日下午,新雅书院“南十北·学术浪漫·惊鸿系列”第七期在线上顺利举行,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长聘副教授孔令杰老师以“如何用我们的大脑研究大脑?”为主题进行了第七期的分享。新雅书院师生以及其他院系、其他高校的听众共70余人齐聚线上参加本次活动,活动由新雅书院院长梅赐琪老师主持。

按照惊鸿系列的设计,在正式报告前,来自新雅书院2022级的龚江宁同学再现了由清华土木系施刚老师在第五期惊鸿系列上所做的题为“在没有规范的地方制定规范”的报告。

梅赐琪老师主持

主题分享

孔令杰老师首先分享了他在博士毕业后因为一次偶然的机缘进入脑科学这个神秘领域的经历。接着,孔老师通过一个听众参与的小测验,引出了三次与神经系统观测相关的诺贝尔奖发现,带领同学们走进脑科学观测方法这一研究方向。

孔令杰老师分享

孔老师引用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得者悉尼·布伦纳的观点指出,科学的进步依赖于新技术、新发现、新理论的顺序出现:技术的发展突破观测水平的局限,而观测水平提升所带来新发现又催生新理论的诞生。同样的顺序也见于神经科学的研究之中。孔老师依次介绍了CT成像(1979年)、膜片钳(1991年)以及MRI成像(2003年)等曾经推动现代神经科学进步并荣获诺贝奖的技术和方法,他也详细介绍了新近热议的电生理技术、光学成像技术(神经光子学)的发展。

孔老师重点跟同学们分享了神经光子学方面的最新进展。他通过神经结构成像、神经功能成像、神经功能调控的具体实例向同学们展示了神经光子学在低侵入性、高并行性、与基因工程结合的高特异性等方面的优势。孔老师还介绍了团队在三维高速显微成像扫描速度,深层组织成像技术,大尺度、高分辨、实时动态成像系统等方向上,推动神经光子学实现“更快、更深、更广”的观测目标的创新和贡献。具象而生动的案例展示了孔老师团队的前沿研究,激发了同学们的巨大兴趣。

分享现场

交流环节

在交流提问环节,同学们纷纷踊跃提问,孔老师就大家关心的神经生物学结构观测,神经科学与哲学、心理学、人工智能等相关领域的关联性问题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并鼓励同学们进行更多学科交叉性的思考。梅赐琪老师对孔令杰老师的精彩分享表示感谢,并希望同学们看到脑科学领域中的学科交叉的巨大意义和潜力,积极探索自己的学习方向。

同学们踊跃提问

惊鸿再现

本次惊鸿再现由新雅书院2022级本科生龚江宁同学再现了土木工程系施刚教授在第五期惊鸿系列上的分享《在没有规范的地方制定规范》。龚江宁同学以施刚老师主持的多个土木工程实践案例出发,既展现了土木工程在国计民生中的重要和基础支撑地位,又指出了在土木工程这一传统工科领域中,仍在不断涌现的新问题和新领域。进而,龚江宁同学从土木工程推及其他传统学科,分享了自己对于学科交叉和传统学科创新的理解和思考。

龚江宁同学分享

刘辰昊同学点评

梅赐琪老师点评

土木系2022级博士生刘辰昊对龚江宁同学的再现给予了高度认可,他认为龚江宁同学不仅对施刚老师分享中专业性极强的知识进行了梳理,而且在老师分享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向外的拓展和思考。梅赐琪老师肯定了龚江宁同学有关传统学科创新发展的思考,并对施刚老师和刘辰昊同学的帮助再次表示感谢。

上一篇:南十北·学术浪漫丨比较人心:惊鸿系列第八期举行

下一篇:南十北·学术浪漫丨海因莱茵、金庸与太空核威慑:惊鸿系列第六期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