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聚焦 > 实践游学
.

思政实践2025 | “一村一策”展良方,多元路径创新章——清华和湖大师生赴孝昌开展思政实践

孝昌县介绍

孝昌县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属孝感市管辖,地处大别山南麓与江汉平原过渡带,地形以丘陵为主,气候湿润,农业资源丰富。该县以“孝昌太子米”、茶叶、板栗等特色农产品闻名,其中“太子米”历史上曾为贡品。观音湖风景区是当地生态旅游亮点,融合自然风光与佛教文化。

近年来,孝昌县积极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特色种植、生态旅游和农产品加工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同时,依托楚文化底蕴和传统民俗,推动农文旅融合,乡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持续改善,逐步形成产业带动、生态宜居的发展格局。

2025年7月25日至28日,由清华大学“思政实践”任课老师张元哲和辅导员陈良钰带队的清华支队和由湖北大学楚才学院副院长李其锋带队的湖大支队共计33名师生,在素兰基金会和孝昌乡村发展协会的老师们的协助下,赴孝昌开展了思政实践活动。

本次思政实践活动以调研基层治理为主题,通过了解基层治理的现状、比较乡村振兴的不同发展道路,思考基层治理模式的未来可能性。

Day 1

启动实践调研,深入新岗走访

7月25日上午,思政实践启动会在王店镇新岗村举行。

王店镇党委书记袁由刚热情欢迎师生们的到来,并结合自身工作经历,生动介绍了基层干部的工作职责与意义,帮助同学们初步了解基层治理体系,明确接下来的实践目标。新岗村党总支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胡俊红随后分享了自己十多年来参与基层治理的切身体会,其对基层工作的热忱和用心深深感染了同学们。

“思政实践”任课老师张元哲向王店镇、孝昌乡村发展协会表达了诚挚的感谢,向同学们阐述了“思政实践”对于青年学子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并对同学们进行实践动员。湖北大学楚才学院副院长李其锋也对同学们未来几天的实践学习寄予厚望。最后孝昌乡村发展协会介绍了“思政实践”在孝昌四天的行程安排。

7月25日下午,同学们跟随村干部和工作人员深入新岗村实地走访。同学们一边观察村里的村容村貌、基础设施,一边就自己的疑问和村干部交流探讨,认真记录所见所闻。随后,同学们分为四个小组,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分别入户进行更深入地交流和调研。同学们进入村民家中,拉家常、问冷暖,关切询问其生产生活、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状况。

在交流中同学们了解到村民们对新岗村的“十分钟服务承诺”和“幸福食堂”等服务措施非常满意,这些措施给村民特别是独居老人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同学们还了解到该村空心化问题较为严重,村里常驻居民以老年人居多,空巢老人的生活仍需关注和改善,子女的教育资源问题也比较突出。

晚上全体师生齐聚酒店会议室,对当天的调研结果进行分享和总结,同学们依次分享了所见所闻以及个人感悟,张元哲老师对同学们的分享加以总结,并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同学们收获颇丰。

Day 2

体验三湾文化,探访革命历史

7月26日上午,支队师生前往卫店镇三湾村参观学习。

师生们首先参观了村里的农耕馆,了解和体验当地源远流长的农耕文化。接着大家参观了书画馆,欣赏其中收藏着的当地艺术家的作品。

随后,同学们分为六个小组,在村里志愿工作者的协助下进行入户调研。同学们调研发现,虽然该村也存在老龄化等共性问题,但具体情况和新岗村又有所不同。走访的几户中,有的老人热衷于志愿服务且获得了家人的支持,有的老人掌握剪纸等非遗技艺或有种植观赏性植物等爱好,同学们认为这些都有助于丰富老人们的精神生活。但同时该村也存在一些比较独特的问题,比如丘陵地带经济作物抗旱困难等。

下午,支队前往花园镇孙家畈革命旧址参观学习,在了解英雄故事、探寻历史足迹的同时接受革命精神的熏陶。接着大家来到位于县城的孝昌文化馆进行参观,博物馆展览的历史文物让大家感受到孝昌悠久的历史,民俗馆介绍的民风民俗和传统技艺也加深了师生们对当地文化的了解。

晚上的研讨会首先由新雅书院2024届毕业生钟天宇进行分享。钟天宇的本科毕业论文以新岗村基层治理研究为主题,其对这里的基层治理情况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和分析。钟天宇对新岗村社会资本向治理效能的转化的过程进行了深入地分享和分析,认为正是村委会公平处理事务积累了村民们的信任,从而提高了基层治理的效率。

接着,同学们按照白天的分组进行讨论,总结当日调研结果,每组选出汇报人进行汇报。最后在学习组组长张兆轩的组织下,同学们探讨了调研报告的主题等相关事宜。

Day 3

考察特色产业,走最美乡村路

7月27日上午,支队师生参观了刘震将军纪念馆。在讲解员的介绍下,师生们通过参观“红色大别山”“红二十五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朝鲜战争”“开国上将”六个部分,了解了刘震上将的生平事迹以及他在革命中做出的伟大贡献。

之后,支队师生前往金盆湖村,参加了座谈会。在座谈会上了解了金盆湖村的建设过程,村干部把人才振兴放在第一位,因地制宜、多方投入地发展产业,现在村子已经形成了八个产业,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进步。

下午,支队师生欣赏了观音湖的美景,随后前往小悟乡的田堂村和七里冲村参观学习,并在小悟乡纪委书记艾炜的带领下参观了最美农村路。小悟乡属于红色老区乡镇,因此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为主线,融合农业、旅游业与红色文化,因地制宜地打造了“农文旅一体”发展模式。小悟乡的核心产业包括茶叶、板栗、草莓、蜂糖李等,并通过打造本地品牌,发展商超订单、电商直播、县内直销、校企合作等方式进行销售,有效帮助农户增收,助力农村脱贫及乡村振兴。

当晚讨论会上,新雅书院2022级本科生冯羽墨首先分享了“一事计划”孝昌项目组此前对孝昌县高岗村的调研情况及未来规划。随后同学们围绕最终调研报告的主题进行了讨论,同学们主要选取了“三留守问题”“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三个切入点进行讨论,展现了多日来在孝昌县乡村参观后的深入思考。

Day 4

探访苗木电商,体验农旅融合

7月28日上午,支队师生前往周巷镇新龙村、武龙湖、孝孟红生态农业基地参观学习。在周巷镇,师生们参观了植物培育基地,了解当地苗木种植这一重要产业及其主要的销售方式——电商直播。

之后,师生们沿途欣赏着村子里“家家种苗木”的美景,前往青山村知青点参观。在青山村,大家参观了孝昌知青文化民宿。当地利用原有知青点残留的旧舍,陆续建设了知青文化馆、知青食堂、知青点乡村驿站等,修复绘制了当年的知青墙画、标语等,知青民宿与旁边的孝孟红生态观光茶园相得益彰,成为知青文化的一大亮点。

下午,支队师生参观了邹岗镇的孝昌光伏农业产业园以及“稻梦空间”,了解到当地的特色太子米。孝昌太子米含有锌、钙、磷、铁等多种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特别是锌元素的含量较高,比一般大米高2至3倍,被誉为“生命之花”,1991 年被评为全国 “五大优质米” 之一。邹岗镇以太子米产业为切入点,建设了“稻梦空间”(稻梦星空露营公园)这个农旅融合产业项目,从而进一步完善太子米产业链、推动农旅产业融合发展、提振本地经济。

参观结束后,支队师生开展了思政实践总结会。在总结会上,每位同学都做了简短的发言,分享了自己在此次实践中的收获和感悟。

总结:

四天的实践虽已结束,但同学们了解乡村、思考振兴的道路才刚刚开始。实践的结束,恰是思考的新起点。那些在山村田野间亲历的瞬间,那些与基层干部、村民交流的话语,将逐渐沉淀为同学们认识中国乡村的鲜活样本,激励着同学们以专业力量回应乡村的需求,让青春在服务基层的实践中绽放光彩。


文案 | 韩博飞 李睿宁

供图 | 素兰基金会老师 甘闳文 李雨欣

排版 | 乔润中

审阅 | 张元哲 陈良钰

下一篇:新雅实践2025丨清华-云大师生深入涉藏地区 共探民族区域发展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