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此刻 > 正文
.

无情肆虐的疫情虽然从物理空间上阻隔了天涯海角的新雅师生,但经受磨难和考验的人们,总能打开另外一扇窗,照到不一样的光亮。线上教学正以一种跨越时空的方式,将新雅共同体凝聚在尺寸屏幕之间,不仅拉近了他们的距离,仿佛彼此还能听到2020年不一样的心跳。

2020年2月17日,对清华全体师生来说,都是值得铭记的一天,因为经过紧张、无措、忙乱、研讨、美颜、试播、试听等一系列神操作之后,让人提心吊胆又充满新奇感的线上第一堂课,就在今天拉开了序幕。那么,就让我们赶紧来听听新雅师生们新鲜出炉的课堂感受吧。

新雅的任课教师、助教如是说

【徐迎庆老师】我们今天上完第一次课了,很顺利!(当天课前徐老师在课程群里叮嘱:“每位同学务必安装配置好授课平台软件,13:00以前起床、洗漱、吃好饭,13:30按时上课。”)

【高瑾老师】因为要准备在线上课,今年的寒假从2月3日起实际上就结束了。很快,各种关于在线教学的测试、培训和考虑就冲淡了对疫情的关注。有回出门处理日常事务(倒垃圾),惦记着师生见面用的摄像头能不能按时到,差点忘了戴口罩,现在把口罩和钥匙放在一起了。

很庆幸2019年底把辛勤工作了六年的T430换成了迷你台式机,加装十几个新软件、插件驱动等等对新机器来说不是问题。测试了一大批各类直播和会议程序以后,决定使用腾讯会议或zoom。此外准备了一个喜马拉雅直播账号,作为备用方案,据同事们反馈的上课情况,应该不会用到,非常愉快。

桌面有个阵列是上课专用各类程序的快速启动图标,按常用程度,排成“土”字,看到它们就觉得有种准备很充分的感觉。但是上周测试的时候,有的程序会自动全屏,看不到土字了,顿时觉得很慌张。明天下午第一堂课,在自家书房上课很不习惯,作为在线上课的新手,土一点在所难免,请多包容。

【季林红老师】今天上课用了腾讯会议,很稳定,提前给了同学PPT,中间用聊天或语音反馈都可以,最后可以用视频提问。只是中间不能写板书,备课系统点也没问题。

【课程助教 张园】第一次作为助教参加“网课”,最大的感受还是手忙脚乱。本以为操练了N次,应该万无一失,但还是一会儿忘开声音,一会儿找不到文档。三小节的课程,我前两节都心不在焉,一心惦记着几点几分要手动播放车尔尼599打铃(真心希望邓俊辉老师可以再开发个打铃app或Mac版软件)。不过,整体来说还是很开心的,上课效果与线下几乎无差别,甚至同学们参与课堂报告和讨论更加积极。特殊时期,看到新雅学生能克服种种不便,在信息爆炸的同时静下心来读书,真的很欣慰。这个时候读尼采、读历史与文明,或许能思考得更加深沉。

助教张园的工作台

【雨课堂公共答疑助教 常晓璐】刚过完年,就参加了学校的助教培训,在这段特殊的时间里,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当危机来临时,只有积极行动起来才是有意义的。

前一段时间,面对愈发严重的疫情,内心非常难受,又气自己什么都做不了,在家里面也没办法心安理得的享受着那么多人的付出才换来的平安。雨课堂助教的工作,让我感到自己在家里也还是可以做点什么,对于雨课堂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转来说,自己只是很小很小的一颗螺丝钉,每天坚持学习培训群里老师们发的超级多的文件和答疑记录,下载各种软件测试。最开始我们的工作计划是优先对上课老师的课程助教进行培训,然后再协助老师熟练使用雨课堂。但随着全校的老师和学生们开始实操演练线上授课时,我们发现雨课堂还存在很多有待完善的地方,很多老师和同学选择了先用其它的软件上课。面对这样的情况,一方面雨课堂的工作人员加班改进系统,另一方面,我们培训的内容也随之转变为雨课堂加各种软件的培训。

始终觉得这段时间的经历是很奇妙的,迅速学习了很多之前没有接触过的软件,第一次做非自己专业的课程的助教,虽然只是雨课堂答疑助教,但我从没想过,我一个24k纯文科生有一天竟然会出现在大学物理的课堂里!我能怎么办呢,只能努力学习,在各位大佬们问到我问题时,尽量能提供有用信息!加油!

新雅的同学们如是说

来自2016级的同学们:

【连一帆】第一天线上教学很顺利,因为前期各个课堂都进行了提前调试,没有出现技术问题。上午的课老师提前录好了教学视频,辅以微信群和雨课堂实时答疑,效果甚至比线下教学好。下午另一门课的老师详细介绍各个线上教学平台的使用要求,并相应改变了课堂评分方式,使同学们不慌不乱、心中有数的开始新学期。特殊时期,相信各位老师同学们会共同努力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

【邓佳怡】给电脑安装了上课铃声,宅在家里的一天就瞬间被划分并复原成了在校生活的模样,打开直播与老师熟悉的面庞和亲切的讲解重逢,再加上讨论期间同学们欢乐的弹幕,不同城市里的一个个身影就恍若在同一个教室里重叠,让人也不由得挺直了腰板认真学习。

【王昊宇】第一天正式线上上课前,心中还是有着期待和不安,期待着全新远程教学形式给教学带来的变化,也担心上课过程中会出现网络连接问题也不确定线上教学的效果。但在上课时,顾虑很大程度上被打消,很显然老师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如何调节课堂气氛、如何控制教学速度、如何通过多平台保证连接顺畅。不论是对老师还是我们,线上教学都是一种全新的形式,在疫情笼罩中我们不得不学习、掌握、习惯这种教学形式,虽然目前线上教学还有着使用者不习惯、平台不便利的问题,但还是对线上教学模式的前景充满着希望。

来自2017级的同学们:

【郑雍可】开学第一天,天公作美,难得放晴。早早准备好“电脑+手机+笔记本”的基础学习套餐,保持“荷塘雨课堂”“腾讯会议”“Zoom”全员待机,我感觉自己仿佛可以“征服”全世界。虽然事实是,这已是我“宅居”生活的第二十六天,而且目测并不会是最后一天。第一天的教学不得不说有些磕磕绊绊,不过能听到老师的讲授、看到会议室里熟悉的名字还是让人心情舒畅,探索忘记关麦或摄像头的同学的精彩一刻更是极大的乐趣。不过同时,还是希望一切能尽快好起来,希望我们都能尽早在园子里相见。

【邓文静】因为大多课程在开学前组织了测试或上课预演,所以第一天的网上上课还比较顺利。课程直播有时会出现卡顿等情况,但老师和同学们都积极沟通协调,克服困难。很开心能与老师和小伙伴们在这样特别的课堂上相聚。

【温晋】在复杂的疫情形势下网上开学,不可避免地面对空间上的疏离感,接受镜头对我们听课和讨论习惯的重新塑造,并在课程的切换中不得不一次次重新进入这样一种令人略感“奇怪”或是“惶恐”的课堂方式。尽管如此,在录音版的上下课铃间,书院课程的硬度如故,坚持的“大量阅读”、“小班讨论”的传统依旧,自己在课程间奔走的节奏也与往常无异。书院里的大家为成全这些“不变”付出了很多,也想在此为假期加班加点工作的老师们和助教们道一声感谢。不过,还是希望距离“云销雨霁,彩彻区明”的那天不会太远,还是期待10号楼北楼新一轮谈笑风生的日日夜夜。

【熊维清】因为老师布置了在开学前夜就要提交的读书报告,熟悉的感觉一下子就回来了。加上此前老师和助教们的试课,到真正开学的时候,纵然上课形式发生了变化,倒也适应。昨天我有三门课程,腾讯会议、zoom和视频录播都经历了一番,整体顺利。还有一个福利:对比以往,吃饭和“去往”课堂都很省事。就只是晚上在宿舍群里分享开学感受时,发现自己想她们了。期待重聚之时!

【陈益恒】在家里听课,确是非同寻常的体验。我们或许还没有意识到这次经历意味着什么,但本次疫情期间的远程教学很可能是我们大学生活乃至于人生中一次难得的既能畅享家中的温暖舒适,又能细叙师生之谊的机会,也算是因祸得福。这两天里,我个人的课程虽然还没有开始,但我已经以助教的身份旁听了两堂课,在欣赏和了解其他专业课程内容的同时,也深深地为学长学姐们提问的热情和探索求知的渴望所打动。或许这正是清华人的精神,天行健时自强不息,天地不仁时亦坚忍前行。

来自2018级的同学们:

【王天煜】新学期的周一,我从第二大节到第六大街都是满满的课程。由于是新学期的第一节课,上课的内容大多是对课程的简介等,因此知识量和学习难度都还没上去,课程挑战并不是很大。晚上的政经哲研讨课(2)上,我做了一个10分钟的报告。对着自己的iPad屏幕,那种看不见也听不见同学和老师的感觉就如同自言自语一样,十分奇怪,进而也深刻地体会到了老师们当一整天的“主播”的感受,确实不容易。总的来说,开学第一天在家里的网课体验十分不错,课堂效果比起实体课堂来也并没有逊色太多。只不过在看了一整天电脑屏幕之后,要注意眼睛的休息和放松~

【陈美慧】短短一两天的线上课堂,我就已经感受到了开学的充实。线上课堂虽然不像校园课堂有老师同学在身边,但是带着耳机,老师同学的声音就在耳边,反而有了更紧密的参与感,哪怕是因为某个同学忘记关静音而偷笑,也是有趣而新奇的体验。当然也有不适应的地方:在两点吃午饭的新疆一点半就要开始上课、偶尔断线落下了某句话……但总的来说,大家都逐渐进入了充实的开学状态。当然,即使远在千里,我也嗅到了清华园的春天,最期待的还是重逢一切的那一天。

【宋晨阳】经过一个漫长的寒假,终于久违地听到了老师们的声音,第一天四节课程的体验,也比预想的还要好得多。得益于学校的投入,腾讯会议、荷塘雨课堂等软件基本运作流畅。因为各大授课软件都有供大家线上交流的平台,同学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也明显增多,课堂氛围也相对轻松。此外,不少老师还会在课间播放一些有助于缓解压力、活跃气氛的音乐,防止同学们过度疲劳。

来自2019级的同学们:

【冯思源】雨课堂线上体育课的生动,补选课后立即进入教室的欣喜,研讨课视频对话的亲切,带着些许新奇和陌生的体验构成了我和全校同学一起的开学第一天。强大的技术支持让我们不再“静坐听雨”,而是身临其境地走入交互的,鲜活的,“春风化雨”的课堂。家庭的温馨点缀了开学的忙碌,却没有阻挡新雅同学在课堂上追求卓越的脚步。与身处全国各地的伙伴们天涯共此时,学术和生活共同体并未因物理的隔离而离散,清华人的共同信念也更加坚定:愈当国难时刻,愈要自强不息。

【高辉】以往的早晨八点,即使还赖在床上,照进宿舍的阳光与舍友轻声的活动也会让睡意消失;但这一次八点,我不得不强打精神,蹑手蹑脚地穿过仍被东六区的黑暗所笼罩的客厅,好像中学时偷玩电脑那样摸进书房,开始新学期的课程……虽然是全家唯一醒着的人,但并不觉得孤单,因为在其他或亮或暗的房间里,还是有老师一如往常、精神抖擞地讲课,还是有同学一如往常地打着瞌睡听讲……国难时刻,愈要自强不息。

【邓婕】线上开学第一天就经历早八,紧张又担忧睡过了课。奈何老师比我们还要担忧,提前半小时提醒大家上课。老师们用尽了各种方法技术,雨课堂用来签到,四教直播确保每一个人都能尊享教室C位,课程视频与其他教学资源被上传至网络学堂。同学们也体谅到老师对着空气讲课的寂寞,积极在弹幕区与任课老师互动。但是让我觉得最好的变化是,当微信成为我们唯一的联系方式,老师在线上的发言频率增高,也变成了普通网友中的一个,大家能够同时讨论疑惑问题,各种解法众说纷纭,让不敢直接面对老师的小透明也能参与进来。

【姚昱臣】作为一名看慕课的老选手,对于线上教学十分习惯。第一天的微积分课程和程序设计课程都好高质好喜欢。不过不得不承认,线上教学对学生本身的自制力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花费了一个寒假也没能克服边看课边吃零嘴的毛病,好像在开学的紧张感的冲刷下直接治好了大半。经历了一系列雨课堂迷惑操作之后,看到各门课程也逐渐开始走上正轨,我也逐渐开始适应“线上开学”这种特殊的状态。

【邱瑞坤】第一次“在家里上清华”,最初有些担心。但是听到老师播放的上课铃的时候,我好像瞬间回到了熟悉的校园 。有时也会因为网络卡顿而提心吊胆,不过上课的充实感和亲切感依旧没变。正如第一节课上彭建敏老师所说:上课的过程是在跨时空传递力量和精神。清华校园里的那种平静心态和奋进状态跨越时空重新注入了我的生活之中。

新雅的师生们将带着这样一份特殊的课程体验,开启属于他们自己的独特的2020。

静静的十北楼

上一篇:新雅书院有序开展疫情防控与教育教学等各项工作

下一篇:新雅第二届冬至节温暖启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