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此刻 > 正文
.

2024年9月21日下午,首次AI时代学习者说·“人工智能与教育公平”论坛在清华大学第二教室楼401举行。

此次活动由清华新雅辩论队、北大元培辩论队发起,清华大学学生会和清华大学新雅书院承办。清华大学教务处处长、环境学院教授刘毅老师,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刘云杉老师,清华大学在线教育中心主任王帅国老师,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长聘副教授尚俊杰老师,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长聘副教授喻纯老师,新雅书院副院长张伟特老师,清华大学学生会主席钟天宇,来自清华、北大两校辩论队,清华、北大以及首都高校其他学校的嘉宾、学生约100人和线上约1.6万人参与了本次活动。活动由清华大学新雅书院辅导员、建筑学院研究生曾子欣主持。

曾子欣主持

01嘉宾致辞

新雅书院副院长张伟特老师为本次活动致欢迎辞。张伟特老师首先代表书院对北大元培辩论队以及各位嘉宾参的到来和参与表示诚挚的欢迎和感谢。他认为人工智能正在深刻地重塑我们的文明,并从人类已经经历的认知革命、农业革命、文明革命、哲学革命、科学革命(以及四次工业革命)的历程来评价和理解这个重塑的尺度和意义。针对人工智能对教育公平领域带来的高度不确定性,他认为作为都推崇通识教育和跨学科教育的新雅-元培两个书院的学生应该主动去思考它的限度和意义,衡量它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学生之间的辩论一定会加深作为受教育者的他们对这个时代问题的理解。辩论的意义在于去主动投入人类的算力或思维去计算和理解这种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不是要被克服的,而是要被理解的”(雅思贝尔斯)。

张伟特老师致辞

活动现场

02新雅 vs 元培 辩论赛

在现场和线上观众们的期待下,辩论赛正式开始。本次辩论赛的辩题为“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是/否会加剧教育不平等?”,辩论赛主席由来自清华大学新雅书院的李彤同学担任。正方辩手则是来自北京大学的李诗阳、王楷斐、李鉴哲、高孟芳菲四位同学;反方辩手为来自清华大学的王雪莱、陈博俣、李昶宏、黄雨欣四位同学。

李彤主持

围绕人工智能对教育不平等带来的影响,双方辩手展开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辩论。正方辩手从教育不平等的定义切入,揭示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状,并指出人工智能并不会受到地域、经济条件的限制,从而在促进教育公平中发挥重要作用;反方辩手则指出,在人工智能初期应用阶段,首先享受到其红利的肯定是资源更加丰富的城市孩子,而经济相对落后地区便会存在差距。并且人工智能使用的高门槛、对使用者素养的高要求也进一步加剧了教育不平等。

辩论赛精彩瞬间

刘毅教授观看辩论赛

双方辩手都展现出极高的辩论水平,也极大地推动我们对AI与教育议题的思考进一步深入。


03嘉宾点评

精彩的辩论结束后,嘉宾老师们依次对本次赛事以及相关话题进行了专业而详尽的点评。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刘云杉:

刘老师提醒我们,发展速度快时尤其要反思方向是否正确。AI技术的使用可能会“霸凌”对人的教育,导致我们无法真正做到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进而使得教育过程中产生“赢家通吃”的不平等现象。

进一步地,刘老师提到了两个深入话题。首先是我们对“好的教育”的定义:丰富教育信息与资源、良好的师生关系都有可能给教育带来裨益,但人的影响和信息的影响究竟何者更甚,这一点值得我们深思。刘老师认为,教育不能被替代的核心在于其塑造人的作用,而师生之间的真诚关系可能远胜于人工智能带来的信息便捷。第二个话题在于城乡资源差异造成的教育不平等:人工智能的便利或许可以让教育资源超越城乡之间的发展水平差异,缩小教育不平等,但如何真正实现依然是一个亟待讨论的问题。

刘云杉老师分享

清华大学在线教育中心主任王帅国:

王老师指出,在讨论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意义时,我们不要看到AI资源供给是否匮乏,还要思考关注AI的供给是否已经开始冗余。如果眼下还看不清人工智能的发展,我们可以回头去看图书、在线课程对教育公平的影响,会发现当资源最终超量供给的时候,决定一个人是否学习、受到好教育的因素一定不是大家频繁讨论的城乡差异。此外,王老师也提到了AI所展现出的在学习层面的新现象,号召同学们“向机器学习学习学习”,这样才能成为解决复杂现实问题的能手。

王帅国老师分享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长聘副教授尚俊杰:

尚老师提出了四点观察:第一,国家当前加大了对基础教育的资源投入,持续在推进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因此当前中国某些边远地区学校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好。第二,总体而言,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肯定具有重要的价值,但不一定能保证弥补数字鸿沟,甚至有可能会相对地拉大这个鸿沟,主要原因是一些学生即使有条件也不一定会努力使用。第三,如果所有区域的学生都能努力应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那么技术应该可以促进教育公平。比如借助人工工智能,我们有可能可以让边远地区的每一个孩子都具有一个优秀的数字指导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向他请教,显然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第四,社会各界一定要努力研究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及途径,借此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尚俊杰老师分享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长聘副教授喻纯:

喻老师指出,在讨论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是否会加剧教育不平等时,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定义和衡量“公平”。从社会发展的规律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平等的现象往往不可避免地出现,这可能源于人类天赋的差异、知识边界的不断拓展等多种因素。因此,在AI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为了防止不平等进一步加剧,并减缓这一“熵减”(技术带来大家的趋同和固化 )过程,我们必须深入探讨AI究竟为谁服务、由谁掌控,以及如何正确地将其应用于教育领域。

喻纯老师分享

现场的观众也对AI与教育的话题有着自己的看法。


04宣读倡议书

随后,清华大学学生会、清华新雅、北大元培学生代表共同宣读了《从受教育者视角开展AI时代高等教育变革讨论的倡议》。

该倡议书向各高校同学发出倡议:

希望作为受教育者的广大学子:

成为讨论的参与者与组织者;

成为跨学科合作的推动者和倡导者;

成为AI赋能教育的学习者和实践者;

成为经验的分享者与传播者。

期待各高校同学能够携手并进,共同开启这场关于AI赋能教育的讨论,一起探索AI时代的教育新篇章!

代表宣读倡议书

05活动总结

AI指向多元和无尽的同时也会带来同质和统一。

当人工智能踏进高校的门槛,龙门和象牙塔的叙事将随之被改写——这是与技术的周旋,更是与技术的共舞。如此的后果是对个体工作效率的革命?还对是主体成长过程的剥夺?是对知识和生产力的解放?还是对审美与创造性的归训?事关AI的命题似乎总被一种双向的“辩证法”统摄:它在指向多元和无尽的同时往往也威胁着同质和单一。人与技术的关系作为一亘古的母题永不会有一锤定音的结论,而我们必须驱散“远观”和“空想”带来的怯懦,用实践摸索AI真正的价值,用AI催化教育公平的橘枳之变。

AI时代学习者说·人工智能与教育公平首次论坛圆满落下帷幕,但对这个话题的讨论绝非止步于此。我们期待更多学者、从业者、受教育者共同参与讨论,持续关注人工智能对教育带来的影响,努力实现教育公平的局面。

文案 | 胡一臻 黄崇赫

排版 | 隋沅昊

图片丨清大嘉艺

审核 | 杨伟琪 黄崇赫 马洪博 胡一臻

下一篇:倡议丨从受教育者视角开展AI时代高等教育变革讨论的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