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此刻 > 正文
.

开学典礼现场

2025年8月21日下午,清华大学新雅书院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在南十北楼B226报告厅顺利举行。新雅书院院务成员、校机关和兄弟院系或书院的代表、任课教师代表、班主任、新生导师、辅导员及老生代表等共同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121位新雅新生的到来。同时,新生家长和亲友们共80余人也来到典礼现场,一同见证了新生入学的难忘时刻。开学典礼由新雅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张伟特主持。

张伟特老师主持

典礼伊始,由新生自编自演的节目《爱乐之城》以多元艺术融合的创意形式惊艳亮相,为典礼增添了青春活力与艺术氛围。新生戴颖昕、周怡、马思齐以清澈悠扬的歌声拉开典礼的序幕;程韫蒨指尖流淌的旋律与歌声完美呼应;谢印贞等12位新生组成的舞蹈团队则以灵动舞姿点亮开学典礼的舞台。

暖场舞《爱乐之城》

随后,新雅书院学生会主席、2023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王潇策同学作为新雅老生代表发言。他以"保持温柔,保持坚强"为主题,分享了在新雅的成长体验:从紫荆操场看日出的静谧,到与同学彻夜筹备活动的默契;从考试周图书馆的灯火通明,到师生围坐探讨学科交融的深夜,这些无数瞬间共同勾勒出"自由生长、自然联结"的新雅独特社群图景,在这里,新雅用温柔包容了所有迷茫与试错。王潇策代表老生与学生会送上祝福,希望新生既能保持探索的锋芒,也能守住内心的柔软。

王潇策同学发言

来自江西科技学院附属中学的周怡同学代表2025级新生发言。她以"告别过去,迈向未来,书写自我"为主题,分享了从江西到清华的成长轨迹:从参加暑期学堂的初探,到冬令营的深度浸润,再到南十北地下图书馆的深夜畅谈,她以亲身经历诠释了"新雅"之魂——"新"是拥抱变化的锐气,"雅"是沉潜经典的厚重。周怡同学引用班主任老师"要百分百的学科交融"的观点,强调在文理交叉中拓宽视野、在信息洪流中守护独立思考的重要性。最后,她与全体新生共勉,鼓励大家站在大学生活崭新的起点上,大胆想、勇敢做,扎根传统、面向未来,以兼容并蓄之心成德达材之志,共同书写属于他们的"新雅故事"。

周怡同学发言

新雅书院的发展除了新老学生的传帮带,也得益于弦耕不辍的良师们的薪火相传。新雅通识课《知识、观念与文学》主讲老师、新雅42班班主任、人文高等研究所冯乃希副教授代表新雅老师发言。她以"行胜于言,在挑战中成长"为主题,将十七年前初入大学的行李箱与新生报到场景重叠,诠释大学作为"专业积淀与人生拓荒起点"的双重意义。她指出,新雅的自由生长环境背后,是承担风险、接受落差的勇气——从"自由选专业"的试错抉择,到"佼佼者"光环下的心理调适,每一次选择都需以行动替代空想。面对充满未知的大学生活,冯老师分享了四个大学锦囊:第一,把身体练好,把意志磨强;第二,走入真实的世界,认识脚下的中国,也眺望更广阔的世界图景;第三,拥抱艺术与人文;第四,主动融入集体,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最后,冯老师希望同学们鼓起勇气接纳不确定性,以智慧消除烦恼,最终成长为胸怀天下、知行合一的清华人。

冯乃希老师发言

由新生与老生共同演绎的《新雅序曲》成为了开学典礼的保留曲目。锐意其新,茹涵其雅,新老生的融合恰到好处地演绎了新雅的内涵、勾勒出新雅的抱负和气象。

新老生合唱《新雅序曲》

典礼现场

新雅共同体的建设离不开书院的班主任和辅导员们的朝夕相处和无私奉献。新雅书院院长梅赐琪老师、书院党委书记王秀梅老师分别向2025年新上岗的班主任和辅导员颁发了聘书。

新雅书院院长梅赐琪为班主任们颁发聘书

书院党委书记王秀梅为辅导员们颁发聘书


在院长致辞环节中,梅赐琪院长首先代表书院向全体新生、家长和老师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祝贺。作为同样身为“五字班”的校友,梅院长以自身经历与新生共鸣,他以"非打卡式旅行"为喻,用苏轼月夜寻友的典故诠释"偶遇创造"的意境,更以"草台班子结庐在人境"的勇气鼓励新生突破规则束缚,去努力创新创造。为此梅院长分享了几条建议:第一,至少在一些事情上用最终责任者的心态推动创造的完成;第二,在认真计划未来的同时用偶遇的心情迎接新的创造可能;第三,在碰到困难时永远有群聚的心气去寻求创造力量的源泉。最后,梅院长勉励新生们在新雅书院丰沛的资源中努力探索未知、创造价值,最终从固定规则中的优胜者蜕变成为心怀责任、充满热忱、勇于创新的创造者。

梅赐琪院长致辞

“西山苍苍,东海茫茫;东西文化,荟萃一堂”。在全体师生合唱的清华校歌声中,开学典礼圆满落下帷幕。来自五湖四海的五字班同学们将以新雅为舟、以通识为帆,在文理交融的浪潮里中流击水、破浪前行,共同建设富有新雅特色的、跨学科的书院学习共同体。

全体合唱清华大学校歌

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合影

文字、编辑丨张光耀

图片丨清大嘉艺、张光耀

审核丨张伟特


下一篇:思政实践2025 | “一村一策”展良方,多元路径创新章——清华和湖大师生赴孝昌开展思政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