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乃希老师发言
各位亲爱的新雅书院2025级的同学们,各位尊敬的师长和家长们:
大家下午好!我是新雅书院42班班主任,来自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的冯乃希。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书院全体教师,向在座的各位同学致以最由衷的祝贺!你们历经考验,凭借卓越的表现走进了清华大学这座百年学府;同时,也衷心欢迎你们——在众多可能性中,选择了以文理通识为特色、以自由成长为底蕴的新雅书院。
大学生活,是迈向社会之前最关键的一步,是专业积淀与人生拓荒的起点。昨天中午,我穿过熙熙攘攘的紫荆路口,看见你们拖着行李箱、在家人的陪伴中走进校园,脸上写满了憧憬和期待,那一刻也仿佛看到了十七年前的自己。但作为你们的老师与同行者,我必须坦诚地告诉大家:这份“光荣”的背后,往往藏着无数挑战。你们一定都曾是名列前茅的佼佼者,对课本知识从来游刃有余,可进入清华后,你或许很快就会发现:大学的学业压力远非往日可比,大作业与期末论文如同悬顶之剑,时刻提醒着你自律与担当。你们选择新雅,或许当初是被那“自由选专业”的承诺所吸引。但真正的自由,从不是无代价的礼物。它意味着你们要在不断地探索和试错中认清自己,在众多可能性之间做出抉择;它要求你们学会承担风险、接受落差,放慢脚步。这份自由,不会减轻你们肩头的重量,反而会以更激烈的竞争和无处不在的不确定性,重塑你们对成长的理解。

开学典礼现场
如果这些时刻真的来临——我想说,欢迎来到真正的大学生活。这正是大学最真实、最珍贵的部分。不过别担心,你从不是独自一人。老师们会和你在一起,他们时刻准备着为你答疑解惑、排忧解难;朋友们会和你在一起,他们将用咖啡、奶茶和半夜的烧烤,伴你度过迷茫与困顿。但最重要的人,依然是你自己:行胜于言,言语无法代替行动,只有一步步向前,一次次选择,才能真正定义你自己。
那么,我们该如何有意义地度过这四年,又该如何从容面对这个变动不居的世界?在此,我想分享几点建议:
第一,请把身体练好,把意志磨强。“无体育,不清华”不只是一句口号,“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是一份庄严的、不容妥协的承诺。珍重少年读书身,强健的体魄是学习和工作的保障,而体育所锤炼出的毅力与心性,更能让你在遭遇困难时不轻易退缩,迅速恢复、重新出发。
第二,请走入真实的世界,认识脚下的中国,也眺望更广阔的世界图景。通过海外实践,把目光投向多元的文化场域,在差异与对话中重新审视正义、叩问常识;通过国内的思政实践,把青春书写在祖国大地上——让“乡村振兴”、“科技强国”、“生态文明”这些宏大语汇,因你们的脚步而变得真实可感;也通过京郊耕读,亲手翻土、播种、除草,在一餐一饭间体会劳作之艰、收获之敬,真正理解何为“劳动最光荣”,学会尊重那些默默支撑社会运转的平凡劳动者。
第三,请拥抱艺术与人文。无论你将来要走向工程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还是人文研究,都别忘了走进清华艺术博物馆、科学博物馆和新清华学堂,去欣赏一幅画、一座雕塑、一场演出、一部电影。它们不只是打发闲暇时间的娱乐,而是理解生活百态、感知生命脉动的窗口。也请走进那些关于文学经典、哲学辩论与艺术历史的课堂,它们不只是知识的传递,更将帮助你识别真善美,享受思辨的乐趣,进而敢于发声,勇于辩论。在艺术与人文的滋养中,也许就藏着你应对现实,安顿身心的长久力量。
最后,请融入集体,请融入南十北这张“温柔的大网”。过去的你或许习惯孤军奋战,一个人傲视群雄走向巅峰。但从今天开始,请主动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他们将在智识、情感,甚至志趣上始终与你同行。如果足够幸运,或许还能在这里遇到相伴一生的人——这绝非笑谈,而可能是大学最美好的馈赠。我相信,你们每个人都将长成参天巨木,但如果草原上只有一棵大树,它大概率将会承受全部的风雨雷电。只有巨木成林,在天空中枝叶相结,在大地上根系相连,才能坚韧不摧、永远生机勃发。只有我们联结在一起,超越那些看似精致的自我得失,才能切实地获得源源不断的力量,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进而改变世界。

2024年开学典礼上梅赐琪院长为冯乃希老师颁发聘书
高考结束后,一定有很多人向你们发出了衷心的祝福,满怀爱意地愿你大学生活“一切顺利”。但今天我更希望你们,不必祈求坦途,而要修炼迎向风雨的勇气,追求应对挑战的智慧。
在接下来的几周里,当你们开始浏览琳琅满目的课程列表、五花八门的通识方案,我相信,你们会像干瘪的海绵突然遇见海洋,震撼于知识的广袤与深邃,对五彩斑斓的世界再度充满期待。那就出发吧!
愿你们在新雅这片土壤中,以清醒的头脑、饱满的情感、天真的发问,开启这段注定不凡的旅程。也愿你们在未来四年,乃至更远的将来,能用勇气接纳不确定性,以智慧消除烦恼,最终成长为胸怀天下、知行合一的、优秀的清华人。
谢谢大家!我的发言到此结束。

开学典礼现场
编辑丨张光耀
审核丨张伟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