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谈现场
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对许多新雅人都意义非凡。五字班的新同学们和高中告别,为期待已久的大学生活积蓄能量;南十北的老住客们则如烟火般撒向了五湖四海,用脚步丈量世界,用手中笔记录所思所想。9月18日下午,在新雅书院院长梅赐琪老师的召集下,新雅42班班主任冯乃希老师、CDIE纵向班班主任焦阳老师与二十余名新老同学相聚一堂,交流各自在这个夏天收获的感受和思考。

梅赐琪老师主持
8月底,冯老师带领24名新雅学生深入江西婺源,实地走访了八个村落。冯老师提到,在乡村,同学们与村民、村干部热烈交谈,了解每个村子独特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对什么是中国乡村这个宽广的命题开始有所思考;在江西正博实业有限公司的制鞋车间,两个多小时的流水线工作让同学们汗流浃背,也对现实生活、劳动本质、人与机器的关系等抽象概念产生了具体的认识。围绕这些问题,师生每晚都会进行激烈而深刻的讨论,而这些讨论往往会在沉默中结束。冯老师勉励大家,要想真正理解中国的现实,需要长时间的、艰苦的、自律的探索和追问。

冯乃希老师
婺源支队的贾晨溪同学同样提到,每晚的集体讨论是实践中最令她印象深刻的环节——大力发展新兴产业而不再依靠农业种植的乡村是否还算是乡村?外人的观察会不会改变乡村的状态?……同学们没有得出这些问题的统一答案。也许这恰恰说明,如今的乡村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乡村发展的复杂性需要我们更深入地去了解。

焦老师则分享了暑期带领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学生赴成都实践的经历。此次实践在成都圆梦助残公益基金会支持下,让同学们切身走进残障人士的生活。在“黑暗中对话”体验馆,同学们在盲人导赏员带领下感受全黑环境,认识视障人士的世界;在主要由听障、肢障人士运营的星巴克手语门店,同学们分组观察,并与工作人员交流了日常工作中面临的困难,随后发挥专业特长,期望能通过更符合需求的设计来解决问题。焦老师指出,设计师需具备在现实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当中最难做到的就是转换视角、与用户共情,而这样的实践体验对同学们实际做到“以用户为中心”将有很大的帮助。

焦阳老师
接着,在场的五字班同学分享了自己的暑期感受。新雅51班林汐禹同学在向学弟学妹介绍学习经验的同时,也开始思考自己的学习目的问题,又在阅读历史、政治、经济等高中无暇阅读的书籍时坚定了在新雅探索广阔世界的决心。新雅53班的陈飞宇同学在四川的支教经历让他感受到经济水平与教育发展水平可能并无直接关系,并针对两者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暑期奔赴国内外各地的老生们也踊跃发言。关注能源与气候变化的新雅31班胡允澈同学随实践支队走访了三个美国城市调研可持续社区,观察到这些城市在环境保护方面值得借鉴的一些做法;新雅舞社社长、新雅31班卢俊秀同学在旅行途中回看电影《心灵奇旅》时顿悟,或许有时我们可以为那些让自己热爱生活的瞬间而生活;新雅23班张健以同学在云南迪庆州做田野调查时则遭遇了“惊魂一幕”,万幸成功脱险。



聚谈最后,梅老师总结道,同学们在不同场景下做的细致观察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但在观察之后,期望同学们能进一步进行长链条的思考;问题的解决可能有多种路径,具体选择哪种方式可能取决于我们将关注点投射到哪里;面对不可避免的消极观察,鼓励同学们保持积极的心态,怀着谨慎的乐观面对自己和社会的未来。

聚谈现场
文字丨王之昂
编辑丨张光耀
审核丨张伟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