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会现场
新雅书院、心理与认知科学系和紫荆书院2025年秋季学期助教同辈分享会于9月17日中午在中央主楼212会议室举行。新雅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张伟特老师,以及10余名助教参加会议。会议由新雅教学业务办王丽萍老师主持。
开场致辞
张伟特老师首先作开场讲话。他首先对参会的三个单位的助教表达感谢。他助教提出了五点工作建议:一是树立教学者心态。将助教工作视为进入学术共同体的重要锻炼;二是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既要严格学风管理、落实教学要求,又要主动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完成学业;三是坚守公平公正原则;四是引导学生发现激情与兴趣。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课程探索学术兴趣,激发其内在激情、内驱力和创新潜力;五是多包容宽容。在鼓励规范学习的同时要为具有颠覆性思维的创新人才留出探索空间,包容他们的非常规的学术尝试。

张伟特老师
经验分享
进入助教分享环节,三位具有丰富经验的同学分享了自己在助教工作中的心得与感悟。
《素描基础》课程助教薄彤光博士结合五年多助教经历,以“划船的工作”来比喻助教的角色,指出助教是“助理”与“教师”的结合,需要平衡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期待与关系。在教学过程中,他注重帮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提升获得感,同时协助教师进行课程准备、内容分担与应急事务处理,强调担当、胆量与信心三项素质在助教工作中起重要作用。薄彤光认为,助教工作的核心是“免除师生的后顾之忧”,通过营造良好环境,为师生的教与学提供支持,构建一起学习进步的氛围。

薄彤光分享
《观测宇宙学:从太阳系走向宇宙深处》课程助教高策从工作规划与因材施教的角度分享了经验。他强调,助教首先应该与教师明确职责范围,系统梳理各教学环节任务,在此基础上结合个人时间合理规划投入。针对课程中学生背景多元的特点,他注重在作业批改中兼顾基础巩固与思维启发两方面,给文科背景的同学提供物理基础知识的线下辅导,为学有余力的同学设置附加性任务,并向国际学生提供英文材料辅助学习。此外,他提出,要主动了解教师的授课习惯与偏好,在课程安排、学生管理等方面配合教师的风格进行协调,支持教学顺畅开展。

高策分享
《心理、脑与认知研究方法》课程助教陶令伊从工作规范与有效沟通的角度总结了经验。她指出,助教需在课前与教师充分沟通教学设备与功能需求,提前演练并掌握应急处理流程,以保障课堂顺利运行。在作业批改方面,她强调,应依据作业类型采取不同策略:对结构化作业,需要提前制定评分标准并记录扣分项;对开放性作业,则通过试批建立分层评估标准。应在学期初与教师进行沟通,明确作业预期与课程目标,确认课程时间安排,避免无效投入。面对AI工具的使用,她认为,应聚焦于作业内容质量,而非工具本身,结合课程目标灵活调整评判标准,保持评分的一致性与合理性。另外,她建议助教可以提前与教师沟通作业中的AI使用问题。

陶令伊分享
自由交流
在问答交流环节中,与会助教围绕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多种情况展开讨论。讨论内容包括作业抄袭与AI使用的判定与处理、国际学生口音差异带来的沟通困难、课外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安全管理责任边界、优秀助教评选资格与流程等具体问题。新老助教结合不同学科背景和课程特点,就常见困境的应对方式交换了经验。
总结
张伟特老师对助教们的精彩分享表达感谢,他认为几位助教的分享都直接或间接地勾勒出助教工作的三个关键特质:一是具备主动的服务意识,能够像“教学秘书”一样提前做好设备调试、材料准备等预案工作;二是工作细致周到,在课堂管理、作业批改、师生沟通等环节注重细节把控;三是善于灵活应变,能够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差异采取针对性工作策略。他强调,优秀的助教应主动推动教学进程,及时补位教师未顾及的工作环节,并通过跟同学们的个别交流,帮助教师了解学情,辅助教学决策。

分享会现场
本次助教分享会通过多元课程背景下的经验交流,有效促进了不同院系助教间的工作经验互鉴,为落实和推进新学期的助教工作提供了可操作的实践参照。书院将持续完善助教培训体系与评价机制,强化教学辅助队伍的建设,为提升课程质量与优化学生学习体验构建系统性的支持平台。

合影留念
文字丨袁佳鑫
编辑丨张光耀
审核丨张伟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