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雅·育 > 劳·劳动耕读
.


编者按

本文转自清华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专题报道--我在清华学种地!(2023年3月12日)


3月12日

又到春暖复苏时

正当耕耘植树好光景

“走!咱种地去!”

翻土、播种、施肥

除草、浇水、收获……

撸起袖子,擦去汗水

这些清华学子

一头扎进了山野田间

按照节气农业劳动规律

他们充分利用课余时间

深度参与农场工作,全流程负责

没错!他们

正在认真学习种地

“土翻得好不好?

杂草何时才能拔完?“

“我们2小时摘了1200余斤卷心菜

卖了180块钱”

“这里有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劳动的同时

寻找到了更多的人生意义”

十年而树木,百年方树人

为贯彻“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自2019年来,越来越多的清华人

参与到一场场别开生面的

劳动教育实践课中去

卷心菜,2毛一斤

75位同学,劳动2小时,共采摘1200余斤卷心菜,现场卖给收购者,有效认定900斤,最终以每斤2毛价格售出,共计180元。这便是开头的故事之一。

“180元”,从日常货架商品标签滚入田野地头,被具化成新雅书院师生在湖北利川的一个晴天午后,又浓缩成他们2021年一个夏日的劳作和汗水。

2021年湖北利川,同学们完成卷心菜的采摘

“在田野里的每次挥锄都能给我一种意义感,因为我感觉正在参与一件事物的创造,更能感受到收获的不容易。”一位同学说。

白天,学工学农

2019年夏天,在江西婺源劳动实践基地,新雅师生70余人成为第一批耕读者。白天,师生在村里进行开荒、翻垄、播种,在工厂生产车间流水线工作;夜晚,他们则聚拢在一起读书,围炉夜话。在与村民工人的长久交流中,在与生命、田园的零距离对话中,他们将“耕”与“读”鲜活结合,读书而内秀,行走且自由。这就是新雅书院每天夏年特有的“劳动耕读实践”。同学们在老师带领下认识农村、关注农业、尊重农民。

与农民老师的合影

此后,新雅书院持续探索劳动教育的可能形式,开设必修劳动实践课程,安排学生进行为期两周的学工学农活动。

四年来,师生的劳动足迹逐渐印在了江西婺源、陕西榆阳与靖边、湖北恩施等地,分布在了校园里的观畴园、主楼前。他们在农民和工人老师的指导下,踏过露水味、青草汁的大地,踩过莲花盛开的淤泥,坐在流水线前挑拣、穿线。他们投身田野和厂房,用心感受大地的呼吸,在贴近大地的劳动中不断思考,深化自己对大学和对社会的认知。

在主楼前参加除草劳动

“每次土翻得好不好?杂草什么时候可以拔完?给树刷漆真的能防治病虫害吗?这是另一种形式的真实学习。”2019级新雅书院本科生宋笑谊曾分享耕读实践给自己带来的思考。

2021级新雅书院本科生王莘瑜也有这样的共鸣:“真正开始后我才发现,自己比预期中笨拙绵力,却也比想象中坚强坚持,这不像是一场任务,而是坚韧的自己和懒惰的自己之间的一场对话。”在劳动中收获成就感,感受乐趣,是耕读实践中的青春注脚。

在地头田间

爱具体的人

“我希望你们去接地气。”真正亲近中国大地、了解中国社会,这是进行耕读活动的初衷,也是时任新雅书院院长甘阳设计劳动耕读课程时的第一层考虑。他认为,劳动能够让人走出“小我”去看大千世界,改变惯性生活节奏、不被重复性高的生活局限了眼界。

“一周到田间地头、一周到工厂车间;白天劳动,雨天或夜晚读书”。劳动耕读的教育智慧把学子们的视野拉到乡野,拉回本真的重复劳动中。在每天学习除草、收农作物、耕地、采茶等的劳动之外阅读和讨论经典书籍,远离了忙碌的校园,他们体悟劳动、反思现实,他们更靠近璀璨星空、更靠近中国大地,更靠近了天地之间更加真实的人。

围坐而读,讨论《论语》

通过最朴素的劳动,清华学子们在“勤四体”、“熟五谷”的过程中,不断尝试去回答“孰为夫子”之问。有在婺源插秧,有在利川采茶,有在陕北喂猪,还有在京郊的阳台山下种豆种瓜......他们在亲近自然的同时,也拥有了更多与身边朋辈协作出力的机会;深入田地和车间,切身体会农民和工人这两个不同群体的连接与不同。

搬运收获的农作物

一边劳作一边交流,他们或许会更认真地审视日常从食堂端出的饭菜,更仔细地辨别校园花坛里的绿丛,更敏感地观察四季中生命的更替。“我们通过劳作换取的生活......我们永远可以在劳动之外寻找生活的意义。”2019级新雅书院本科生应战在耕读日记中写道。

“要抛下预设、俯下身子。”新雅书院院长梅赐琪也是这样寄语耕读实践。他希望学子们通过实践,去“热爱生人”,去怀念自己去看到不同的人和事、进入真实的社会看到不一样的人的感觉,进而做到把这些与自己真正有过关系的、乃至从未有关系的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放在心里。这也是他们“走出去”的根本目标。

“抛下预设、俯下身子”

时至今日,新雅书院已经探索出了“劳动耕读”学工学农的劳动教育形式,开设了《社会调查》、《劳动耕读实践》等书院特色劳育课程,在江西、湖北、陕西、北京建成5个有代表性的耕读基地,组织400余名学生参加耕读劳动,浓缩成为2册《新雅耕读笔记》故事。耕读实践,已经成为新雅书院深入落实党中央、教育部和学校关于劳动教育重要指示和工作部署,推行本科书院制人才培养和“五育并举”育人体系的重要创新环节。

书院的农场

“我们翻土、除秸秆、平整土地,为赤裸的田地注入了人气。”2022年,新雅书院的同学们来到海淀近郊的“书院农场”,迎来了农场顺利开耕后的第一场春耕翻土。

书院的农场

时光流转,越来越多的师生群体加入了这门劳动教育实践课。在2022年,经过长期筹备,劳动教育实践课在海淀近郊的“书院农场”顺利开耕。新雅师生偕同致理书院、探微书院、行健书院、经管学院师生140余人共同开展劳动实践和探索。活动中,老师、班主任、辅导员和同学们一起,分组分班承包土地,不断探索劳动育人的新形式、新模式和新方法。

在书院农场,大家在劳作中打破教室中师生的固有角色,分组分班协作,在探索中实践劳动育人的新形式、新模式和新方法。参与耕种的同学们将按照二十四节气的农业劳动规律,利用周末时间,从翻土、播种、施肥、除草、浇水、收获来到农场全流程负责。

同学们翻地除草

如期赴约,来自强基书院、新雅书院共80余位师生一同来到海淀区苏家坨镇书院农场基地,开展“清”年爱劳动-书院农场活动。

贴在额前的碎发、汗流满面的后背,陪伴着同学们毫无杂念地去专注于手中的锄铲和脚下被描摹的土地。期间不时发现的西瓜、西红柿、丝瓜、葫芦等果实更是让这次劳作充满收获。

“刚来的时候震惊了两次,一次是震惊活这么多,二是震惊竟然能全部干完。”农场上强基书院的同学脸颊泛红,眼镜架因为出汗在鼻梁上下滑了不少;一日下来,浑身肌肉的酸痛,是为翻地除草后的留念。

以小组形式分工协作

清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务长彭刚表示,清华大学有着劳动教育的宝贵传统,在书院农场的劳动使得同学们对劳动的认识、对劳动者的情感发生了朴素的变化,体会到普通劳动人民在追求幸福生活时付出的艰辛,也使同学们更能理解自己所肩负的促进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责任,在情感上和普通劳动人民息息相通、血肉相连。

师生从游,共同劳动


行于阡陌间,坐看山峦起

以二十四节气为依

翻土起沟、播种施肥

学子们从书卷中抬头,拥抱乡野

把书桌摆到山川大地

俯身采撷

他们与乡土在田间相遇

从土里长出历史

在躬耕陇亩中品读体会

出力出汗的经历

承载了下一季节的期许

劳动的意义

在丈量大地中留下足迹

季节轮回 万物生长

欢迎继续关注

2023年书院农场开放体验活动!


上一篇:劳动耕读|2023年新雅北京农场的春耕

下一篇:新雅耕读2022丨“清”年爱劳动:北京新雅农场举行“迎国庆、爱劳动”集体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