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雅·育 > 共同体文化
.

2019年5月25日,甘阳老师和赵晓力老师作客新雅62“立德立言,无问西东”主题团日,就恋爱与婚姻、人生选择、保研、贸易战与出国等问题与同学们进行了深入而放松的交流。活动开始前,同学们一起制作了寿司,会做饭的做饭,不会做的刷碗。活动中边吃边聊,不亦乐乎。这也是新雅第一次“院长下午茶”类活动,吸引到了8位外班同学报名参加。活动原定时长两小时,但在老师和同学的一致要求下,一延再延直至七九吧咖啡厅闭馆,总计时长近4小时。活动结束后,同学纷纷反映收获良多,因此我们摘取部分讨论片段,草成此文,以飨读者。

主持人:我们提前向同学匿名搜集了问题,没想到大家问得最多的话题是恋爱与婚姻。前一阵5.20,朋友圈被几对刚刚领证的学生情侣写的回忆文章刷屏了,有同学大概也在考虑这些事(笑),所以想请教您结婚前后生活的变化。

甘老师:我很高兴你们关心恋爱婚姻的问题。刚才有同学问“如何看待‘不以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都是耍流氓’”,我很惊讶这个问题从你们这一代出来。我比较关心现在你们是否真的感觉到有种舆论压力说要恋爱就最好是朝向婚姻。我们那时候当然是没有这个压力的。如果不结婚就不能谈恋爱了那肯定完蛋了,恋爱就谈不了了。

当年我们谈恋爱,如果双方都是大学生,那是不会办酒席的。那时候大学生天然有一种超俗的感觉,好像要特意显示和社会的习俗不一样。而且不管双方是什么家境,只要都是大学生,就觉得双方是平等的,不会因为家境而瞧不起。但是今天好像你们已经不这样了。不过要知道,谈恋爱一定是无私的,两个人都要很愿意做出牺牲的,如果总计较是谈不了恋爱的。

任何人从恋爱到婚姻,总会经历一个磨合期。因为婚姻是过日子,两个人的生活习惯肯定有不一样嘛,那就一定会有摩擦。不过我和我太太找到一个非常好的办法,如果我们吵架,两个人立即换成英文。因为native language什么话都容易说出来,而second language就自然变得rational,你运用得不自如嘛。另外如果你单身的时间长了,再迈入婚姻也会比较困难。因为改变自己越来越困难。

同学:现阶段没有那种为中国、为文明、为人类献身的激情怎么办? 换句话说,我想平平淡淡生活是不是没出息的呢?

甘老师:我现在生活就挺平平淡淡的啊!我一向是不喜欢唱高调的。你们才20岁,我相信总会有一些向往。如果对任何事情都没有passion了,真的看破红尘了,那出家吧。假如将来新雅书院能出几个高僧也是好的。

我其实一直是鼓励每个人能够坚持自己的内心召唤,但现在因为我还是院长所以不愿意说这种有风险的话。任何一个人做事情,说实话下意识总会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如果做一个事情总得不到别人的认同,那要坚持下去的话是需要很大的毅力的。

你们很多人都在问我人生选择的问题。要知道,选择,意味着你是有代价的。选择的意思并不是你选择要什么,而是选择要放弃什么,否则你总是什么都想要的。生活中有的选择可能很简单,但重要的选择都是有要放掉的东西。我们生活着,你多多少少要遵从既定的规则、模式,但你不能完全屈服,有时候要有一些radical的东西,要找到某种妥协。

同学:我们现在大部分同学考虑日后步入工作,最大的心结就是现在熟知的各种行业都已经有一套高度成熟的体系了。比如码农或者建筑师,无论你在学校里接受了多么富有创造性的教育,到行业里之后都要搬砖,就是做那种很低级的工作。

甘老师:这是肯定的呀,你起步就想一步登天啊?(同学:“对啊是这样。” 全场笑)毫无疑问各行都是从基层做起的,难道你分到公务员就从总理做起吗?这不现实的呀。一开始是得这样,但你不要以为自己一辈子就是低级码农了,那新雅白培养你了。一开始一定是这样的,就看你是不是有韧性,能不能和别人合作,能不能放下架子。等你放下了,你的能力一定会逐渐显现出来。

同学:我是经管方向的,经管学院的实习都特别早,清华本科毕业工作的同学都能得到很好的offer。我们都是从基层做起,但会发现你做的工作不是为了让你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而存在的,而是为你的公司而存在。我们就像是机器上最好的零件,你拿着最好的工资,同龄人都羡慕你。我是在拿到了之后发现这一点的,于是现在就把所有工作offer turn down了,准备做经济学博士。

但我想问您关于这个度的问题。大家都知道从基层做起,但企业本身没有动力把你当成一个受教育者来看待,他就觉得你是个工具,是来赚钱的。你可以说,OK,我以后会做有创造性的工作,但也会害怕在这个日复一日拧螺丝的过程中,我们还能不能保持这样的创意、热情,等到高位后想做的事还是不是我们现在想做的。这个度的问题您怎么理解?

甘老师:这个问题非常重要。你们进入清华,进入新雅,一定要相信自己是有才华的人。我历来认为,清华北大毕业生不太用担心生计的问题,这些问题不应该困扰你们才对。最重要的是你对自我的期许。这是从前必然与自由的问题,你就是要接受必然性的挑战然后才能自由。不可能说我不愿意接受任何限制。任何人都受到各种约束、限制,不是生活在真空的理想条件下,但是对自我的信心要有,你要相信自己有更多可能。你对自己要求高就一定会有动力去学更多东西。

如果你自我的期许就是做个996的码农,或者最多对年薪有更高的要求,你对自己的信心没有了,那确实也就这样了。不过也不能好高骛远,我觉得你们有资格对自己有更高的期许,但做的时候要实际些。说回来,我对本科毕业到企业里是有所保留的,除非你真的想到里面去打拼,否则还是很容易出现你说的这个问题。

同学:您觉得贸易战对我们出国申请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甘老师:贸易战对出国的影响确实是实际的。其实这两年就已经有了变化,据说这两年清北拿到美国顶尖学校offer的少了。除了贸易战,大概还有一个原因是在美国读中学的中国人多了。内外两方面都有影响。

刚才也有同学问我GPA改革的事。我觉得首先要知道,这场改革不管怎么搞,最后总会有人不满意的。公平地说,我感觉目前的GPA改革还是满足了绝大多数人的需求,不知道你们怎么看。我在香港待过10年,香港A的比例是15%,美国人也想这样但是做不成,被学生闹得嘛。2015年,美国纽约时报有一期的头版头条就是“What is A if everyone is A”。说难听点,成绩就是要画个三六九等出来,如果所有人都是A,那GPA就没有意义了。

同学:我现在纠结做学术还是进业界,想听听您的意见。您做了一辈子学术,是否感觉幸福呢?如果再选一次,您还会这样选吗?

甘老师:我毫无疑问是会选择学术的。我觉得大的来说,无非三种人生选择,一是技术性的,大部分理工科是这类;二是管理性的,企业或政府;第三种是学术。大部分人还是比较容易判断自己适合哪种的。做技术性工作的一定要喜欢技术,喜欢摆弄这些东西。如果你要从政,那你一定要想到肯定是从基层做起。你为了你的目标要能接受这个漫长的晋升过程。这三种生活确实很不一样,你们要多了解一些认真选。现在的选择虽然不是定终身的,但终究还是有影响的。选哪个最重要的还是问自己。当然,我知道,很多外在的东西也是你们会考虑的。

这正是我现在最大的忧虑。推荐本书《The Chosen》,讲的是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的入学标准变迁史。这本书虽然总的来说比较片面,好的方面谈得少,但还是值得一读。和你们相关的是什么呢。他讲从前进入大学是来受高等教育的,而今天是来学如何成功。这里的成功和GPA关系不大,而是指一整套上层社会的lifestyle。从前美国本科是没有法学院和商学院的,但现在本科生也是普遍希望往这两个地方钻。中国大学当然也有类似的问题。

这个现象是和当今世界巨大的不平等有关的。《21世纪资本论》真的应该看看。皮凯蒂说从前的不平等是劳动造成的,而今天是资本造成的,后者远比前者严重。从前每个人选择什么行业对自己未来收入的影响没有那么大,但今天不是这样的。由于整个社会财富高度不平等,前10%和后50%有巨大差距,最要命的是10%里的前1%和剩下的9%差距极大。这就导致所有人都处在焦虑中,都想进入1%。整个中产乃至中上都没有安全感,而且他会把这个不安全感投射到子女身上。也就是说,巨大的不平等导致教育的本质甚至受到了影响。因为的确,如果一个人连温饱都不能达到,那他确实做不了什么事。这是我目前最忧虑的事,而且这是全球性的,我改变不了。

记录:常文治 朱宇轩

撰稿:孔祥瑞

上一篇:新航联队喜获2019年清华大学“129”歌咏比赛综合一等奖

下一篇:新雅第二届学生节回顾:七巧板《梁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