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研选拔时老师究竟看重什么,与其自己闷起头来猜,不如请老师和同学们——特别是亲历者,一起来聊一聊。”10月13日,在南十北一楼大厅,新雅书院院长梅赐琪老师以这句话为聚谈活动开场,就此话题,哲学系蒋运鹏老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王运涛老师与梅赐琪老师、新雅书院副院长张伟特老师一起,与现场50余位同学对推研问题进行了详尽的讨论。
聚谈现场
“绩点不是一切。”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保研硬指标的绩点在聚谈的开头就被王运涛老师祛了魅,“同学们要提前了解自己对即将进入的研究领域是否感兴趣,这是比绩点更重要的问题。” 推研到计算机系与美术学院交叉研究项目的唐健凯同学坦言,自己的推研成绩并不算十分靠前,但因大二开始联系老师、进组做科研的经历,在推研过程中也获得了不错的结果。
王运涛老师
唐健凯同学
蒋运鹏老师则用生动的案例表示,不同于工科专业,在人文领域,本科生做学术项目并不是必要的,老师们更看重同学们是否踏实读书,并对所学知识、所在学科进行了思考和探究。
推研到人文学院的梁奕飞同学也分享到,在推研过程中,老师们会看重学生在核心课程上的表现。
蒋运鹏老师
梁奕飞同学
推研到经管学院金融硕士项目的张译尹同学还提到,在金融硕士项目推研的过程中,绩点是一块敲门砖,但进入面试阶段后,绩点不再是老师们的关注重点。就她而言,坚持做的志愿公益活动反而引起了多位老师的关注和肯定。
张译尹同学
对此,梅赐琪老师总结道,绩点并非完全不重要,但其意义是具有区间性的。除了“不是太差”的绩点,不同专业在推研选拔时对其他方面也各有侧重:对工科类专业,提前了解研究领域、联系导师进组学习很有必要,并且在一段科研训练中同学们学习到了什么比是否有发表、有成果更为关键;对人文、数理等基础学科,老师们则期望同学们对该学科的知识广泛收集并进行创造性地整合,在这个过程中产生自己的思考;对社科类交叉性专业,如果同学们能够长期在自己有兴趣的一件事情上进行投入,而非在不同的事情上蜻蜓点水似的打卡,将更有助于同学们的成长,也更能打动老师。
梅赐琪老师
师生还就同学们关切的其他问题进行了交流。对于同学提到的跨专业推研问题,本科专业为电子信息与技术、推研到北京大学前沿交叉研究院的李思齐同学分享道,老师选择研究生的过程也是寻找合作者的过程,不同的专业背景或许可以成为一种优势。梅赐琪老师则认为,在跨专业保研时,老师考核的重点会放在学生是否对要进入的专业领域展现出积累、探索的主动性,以及在学业之外的生活中展现出的人格力量。对于大一同学提到的如何走出迷茫状态,老师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到,迷茫其实是生活的常态,需要大家去不断寻找自己的目标,并忍耐其中的不确定性。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主动去找老师、同学交流,收集不同领域的信息,帮助自己找到方向。
李思齐同学
最后,梅赐琪老师鼓励同学们,不论选择怎样的成长道路,比起向外寻求某一明晰确切的标准作为自我塑造的模具,更重要的是向内的理解与剖析,寻找自己的亮点,并能坚持投入。
“南十北·聚谈”是新雅“书院一万小时”体系从游计划中的核心系列活动之一。师生均可就特定大学学习和生活议题提出倡议,展开聚会讨论。活动旨在推动书院同学对于大学学习和生活的深度思考,并进而带来主动性的适应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