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雅·育 > 国际化交流
.

随着东航的班机缓缓降落在大伦敦区南部的盖特维克机场,我又一次来到了英国伦敦。

本次LSE游学之行给我的总体感觉是“自由”。这份“自由”,一方面体现在行程安排的相对宽松上——每日三点半的准时下课以及周末的空闲时间给予了我们充足的时间进行实践调研和体验英伦文化;另外,LSE浓郁的自由主义文化也在访学过程中伴随我们始终,在课上课下都留给我们深刻的印象;此外,相比于初探牛津时所感受到的那份长久矗立的古典与恒远,伦敦给我的感觉始终是古典与现代并存一间,错落有致而相得益彰。LSE处于伦敦城(City of London)内部,横跨于泰晤士河上的各座桥梁上形象独特的龙雕塑时刻提醒着我们这里悠久的历史与曾经森严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它又毗邻伦敦金融城,那里无疑是世界上最有活力、最为繁忙的地区。每日上课途中经过的JP Morgan,西装革履的上班族,耸立云霄的摩天大楼都已司空见惯,水泥森林与玻璃幕墙向我们展示着伦敦作为世界三大金融中心的忙碌与繁华。

一、访学篇

对于伦敦政经学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的最初认识来源于“经济学原理”课程的一篇阅读材料《哈耶克大战凯恩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耶克正是LSE校友。而当我们在LSE进行经济方向的课程时,我明显地感知到LSE的老师们观察问题的角度与我们国内(至少是清华大学经管学院)观察问题所采取的角度之间的差别。同样在叙述“最后通牒博弈”(ultimatum bargaining game)时,LSE的老师们将其叙述为一个经典的道德困境,借此对于市场有效性的前提——理性人假设——进行发问。而我们的“经济学原理”课程在讲述此博弈游戏时,往往爱好引入数学模型,并将人们对于道德的考量量化为可以用金钱/收益衡量的指标。因此,若是带着“道德可量化”这般先入为主的一己之见参与讨论中,难免多少觉得自己偏了题。

LSE课堂上

而在另一节关于国际政治的讨论课上,五个小组展开类似于囚徒困境的博弈游戏,在讨论环节大家都试图达成协议以获取每一方面相同的收益最大化,即“沉默-沉默”。但是本着囚徒困境的优势策略是“揭发”,我毅然决然地说服了我们小组背叛协议,达成了“揭发-沉默”并在那一轮获取了收益最大化,并最终赢得了游戏。在最后的反思环节,身为小组代表的我向大部分同学阐释了我们组“背叛”协议的理由,并指出了优势策略与纳什均衡(也是优势策略均衡),坦言“每个人都有激励背叛协议”,从而完成了对所谓“背叛”的“正名”。不过,另一组同学则指出,其实他们也清楚此类游戏的优势策略,但是“只有经济理性的决定显得无聊,我们更愿意测试在初识的情况下,我们五个小组是否真的能形成合作”。这一番话使我顿生醍醐灌顶之感。

在这三周的多次讨论课上,深受经管各门课程影响的我,所提出的观点有时也会遇到其他专业同学的质疑或是反对。尽管一开始多少有些难以理解,但在一番讨论之后,也往往能接受不同立场的道理所在。这正是我所期待的、较为深入的跨专业交流。尽管我们面对的现实都是铁板一块,别无二致,但是不同学科、不同学派对于整个世界的规范性(normative)的描述却多少存在差别,甚至存在根本性的分歧。在LSE的三周时间内,我十分享受这种跨学科交流的过程,尽管存在分歧,但本着求同存异的精神,我也着实获益良多。那些独特有趣的角度是我本身专业方向所不能带给我的。

在英国期间,LSE的老师们听闻鲍里斯·约翰逊成为了新一届英国首相,于是马不停蹄地在课后加入抗议游行大军中。不过令我惊奇的是,他们的抗议活动也并非义愤填膺或是摆出决一死战的态势,而是与朋友有说有笑,甚至有免费的食物和音乐巴士,偶尔才问候一下留着川普发型的英国新首相。此外,在英国议会外面对峙的脱欧派与留欧派也并非看上去有血海深仇一般,而是自行其是地贴标语和喊口号。这般有趣的政治生活图景是我在国内从未见过的,也是一件增长见识的事情。

二、实践篇

本次LSE实践支队的调研主题是英国民众对于中国商品的态度。在与LSE的教授讨论之后,我们将采访对象限定在英国伦敦的居民,而将中国商品限定在华为手机这一最近的热点话题上。在采访过程中,我们走遍了伦敦主要街区,采访了不同阶层的人们,也算半深入地了解了伦敦的社会百态。

首先,伦敦作为国际大都市,人口构成十分复杂,市中心的移民数量不可谓少。就我个人采访所及,移民群体普遍对于中国商品抱有好感,也更愿意尝试华为手机。这一方面是由于移民群体的开放心态所致,而且他们中许多人所从事的零售业也多与中国有贸易往来;另一方面,中国与许多发展中国家或第三世界国家广交朋友。例如,我碰到了一位来自黎巴嫩的纪念品商店店主,他笑着指着店里各类小纪念品,表示都是中国生产的。而LSE bankside附近的wagamama拉面馆里的波兰服务员小哥则对“一带一路”充满了期待,表示即使受到贸易战影响,也会坚定地支持中国商品,更愿意使用华为手机,最后不忘揶揄川普两句。

其次,伦敦的贫富差距较为明显,随处可见的流浪汉更是街头一景。伦敦街头的流浪汉多为本地人,由于受教育程度不高,或是家庭背景原因陷入贫穷无法找到工作,以至沦落街头。我不禁想起BBC纪录片《人生7年》所描绘的阶层固化的现象,这在我与一位流浪汉的交流中暴露无遗:他的父母都是工人阶级,他自幼并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最后在劳动力市场上还竞争不过更为吃苦耐劳的新移民,只能流落街头。而在困难时期,是较为便宜的中国生产的衣物与食品让他度过一个又一个寒冬,因此他也形成了对于中国商品的天然好感度。

最后,个人感觉普遍对于中国商品存在忽视与反感的则是伦敦本地的中产家庭。我多次尝试采访一些市中心从事服务业的员工或是普通职员。但是他们大多表示拒绝接受采访,或是摇摇头表示对中国商品一无所知。唯一一位采访成功的服装售货员根本没听说过华为,对于将来是否尝试使用华为手机也持保留态度。他们偏好苹果产品,对于一个新的外国品牌不甚感冒。

此外,一个十分有趣的发现是,不少接受我们采访的英国人倾向于将华为视为与苹果同等价位与定位的“高端手机”,而真正走“成本路线”的便宜“中国造”手机应是小米。那是否是苹果在中国溢价过于严重呢?我们不得而知,权且当做笑话。

三、游历篇

得益于LSE课程较为宽松的安排,我们在完成学业和调研任务之外仍能有一些空余时间对于伦敦这座城市进行深度探索。

作为一名地铁和轨交爱好者,我对于伦敦地铁深有兴趣。老式陈旧的铁皮车厢,湿润闷热的地铁站环境,加上时不时窜出的老鼠,无不散发着浓重的年代感。作为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地铁系统,伦敦地铁尽管几经修缮,但我仍能从中感受到维多利亚时代的大英帝国的气息。而另一方面,尽管伦敦市区面积不大,但是地铁线路之便利,令人啧啧称奇,甚至两个相邻的地铁站相距不过5分钟的路程。与悠久历史一致的是,伦敦的地铁仅有很少一部分班次安装了空调(目前唯一体验过的空调地铁是一班circle line),而绝大部分没有空调的班次只能在每节车厢前后开一扇小窗以起到通风的作用,由此带来的噪声也难以避免。这也从另一方面解释了为何伦敦地铁内看书的乘客居多——毕竟没有信号不能刷手机,噪声太大不能听音乐也不能正常交谈,因而看书成为了打发通勤时光的主流选择,也正与这座城市的“文化气息”相得益彰。

同时,作为一名博物馆爱好者,我们此次走访了伦敦市内绝大部分的博物馆和美术馆。面对浩如烟海的藏品,相比上次游学时因两天时限而带来的仓促,我们得以更细致地观察、欣赏,甚至不为了所谓“理解”而是纯粹地“观看”展品。正如我当时在Tate Britain记录下的,在美术馆对着画作、雕塑甚至穹顶,单纯地发呆,似乎也是可接受的决定。

此外,我们还利用第二周周末的时间组织了前往南部小城布莱顿(Brighton)的自由行之旅。搭乘火车来到布莱顿,再经由一小时颠簸的巴士车程,和三十分钟的乡村步行,我们来到了位于英格兰南海岸的白崖。带有些许腥味的海风,裹挟着壮美的景色扑面而来,使我们无不感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夕阳下在海边漫步显得悠闲而惬意,好似从伦敦金融城中抽离出来,时间凝固了,心生刹那即永恒之渴望。

同学相伴,游走在英格兰南海岸的白崖

总体来说,三周的伦敦时光,让我在提升知识水平与增长见闻的同时,较好地锻炼了学习自主解决各类事务的能力。同时,我也接触到英国伦敦社会的方方面面,结识并深入了解了一些新的朋友。楼下的酒局,十元的拉面,泰晤士的风,LSE的小巷,各类博物馆,还有最棒的LSE支队的各位同学们,为我2019年的暑假增添了一抹不平凡的色彩。

上一篇:谭亦琳 | 一手新闻二手书:我的伦敦之行

下一篇:新雅2019暑期海外实践总结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