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现场
开场介绍
2023年12月28日下午,新雅书院“南十北·学术浪漫·惊鸿系列”第三十期在新雅书院一层大厅顺利举行。清华大学《沟通表达基础与进阶》课程教师刘慧凝老师以“沟通可能吗?”为主题进行了精彩分享。活动由新雅书院院长梅赐琪老师主持,来自清华大学各院系及北京大学的共20余位同学参与了本次活动。
梅赐琪老师主持
主题分享
刘老师首先提出了沟通表达的现代困境。相比于沟通中的方法和技巧,现代社会中的沟通表达还面临着更深层次的问题,不仅仅是个体困扰,更是公众议题。老师讲了三个故事来引出这种困境。其中既有个体表达,也有群体沟通;既有在校学生,也有毕业校友;既有生活场景也有工作场景。综合以上现象,无论是现代社会的理性化趋势,还是无所牵绊的个体至上氛围,又或者是表达能力和表达习惯上的不同,都让沟通表达面临困难,人们很难站在对方可理解、可达成合作的角度去进行叙述。
刘慧凝老师分享
刘老师以三位哲学家的学术观点对沟通表达的现代困境进行了回应。马克斯·韦伯对现代社会进行了深刻反思,认为现代社会的缺陷是根植于现代化的理性化,而理性化使人陷于对价值和意义的多元判断中。迈克尔·沃尔泽认为不存在脱离社群的个体,即使是主观上脱离社群的个体,客观上也会受到社群影响。因此个体主义是社会整体氛围的映像,而未必一定是个体的主动选择。尤尔根·哈贝马斯认为对于具有主体性的人,主体之间的主体间性是人根本存在的方式。对于社会,主体间性并非工具,而是维系社会运转的规律。结合以上哲学思考,刘老师以应对冲突的沟通场景为例,介绍了在沟通中应对彰显主体性的个体主义的四步法:理清沟通目标,用事实代替情绪,营造稳定安全的对话氛围,以及主动引导寻求解决方案。
活动现场
最后,刘老师简要介绍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的沟通解决方案,并以2022年底开始的课程结课时对话校友的教学方式为例,倡导增加对话文化、经历和故事在沟通中的作用。勉励同学们在沟通中既能积极融入社群和共同体,也能找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现场交流
讲座结束后,梅赐琪老师对刘慧凝老师的精彩分享表示感谢。在交流环节中,刘老师与现场同学就互联网交流中如何分辨态度、小组协作中如何激发积极性、长时间倾听中如何抓取信息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现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