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此刻 > 正文
.

“惊鸿筑梦”大中衔接项目是由清华大学新雅书院“一事”计划支持创设的公益行动,聚焦教育现代化下的“大中衔接”主题,通过专业信息分享讲座、线上专业问题咨询,帮助中学生更好地了解大学专业的样貌形态,在未来的选科和志愿填报中更理性地作出选择,同时为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做好准备,在“大学-中学”间进行过渡衔接。

“惊鸿筑梦”赴大庆实验大中衔接支队由来自新雅、医学、电子共三个院系的8名同学组成,作为项目在暑期扩展京外试点实践的一部分,支队前往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开展为期1天的大中衔接活动。支队为大庆实验中学的50余名学生带来了6门专业认知课程,并在当日下午围绕着“大学生活”、“大学教育”、“专业选择”等主题,举办圆桌论坛,回应同学们的疑惑与问题,努力引导同学们向“更高、更远处”看,培养同学们的大中衔接意识。

01中学授课

8月2日,支队成员前往大庆实验中学,进行正式的大中衔接课程讲授。

在正式授课之前,张健以同学首先向大庆实验的同学们讲授了大中衔接的导论课程,作为每次大中衔接活动的开场,张健以向同学们介绍了“惊鸿筑梦”项目的缘起、活动的初心与目的、课程的设置与安排,并表达了对各位同学的祝愿和期待。

在导论课结束之后,活动进入专业认知讲座环节,课程囊括文、社、工等多个领域和方向,试图通过大学生的视角,向中学生传递具体生动的大学教育样貌,分享自身在专业选择与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体会,打破中学生对于大学与专业的认知局限,培养学生面向大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未来发展方向的自觉意识。

付甲申同学的课程紧扣时代脉搏,从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基本原理、应用前景与挑战切入,揭开了人工智能的神秘面纱。接着,课程介绍了计算机学科的发展史及主要分支,重点结合计算机科学的相关理论加以阐释,向同学们展示了较为全面的学科图景。

王乃琦同学与王一涵同学的课程以现代计算机架构发展引入,介绍了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研究对象及思维方式。在示例讲解的帮助下,同学们初步理解了电子系课程“各层次信息载体与系统相互作用”的设计理念。课后,不少同学依然围绕着这一主题向王乃琦同学发出提问。

自动化专业认知讲座由薛珅烨同学和范嘉琳同学共同完成讲授,薛珅烨同学首先介绍自动化的电子学基础,从同学们熟知的二极管,到PN结、场效应管、门电路等,最后到集成电路在生活中的应用,循序渐进,娓娓道来。随后范嘉琳同学为同学们讲解了自动化四大方向的前沿领域,并分享了自己的学习感受。

张愉扬同学的课程从医学前沿进展引入,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血常规检查背后的生理学知识,介绍了临床医学专业的思维模式、学习内容和学习体验,并对比解释了医学领域的不同专业及临床医学不同学制的区别,帮助同学们更全面地了解医学专业。

由于不可抗力的原因,汤梦竹同学只能线上为同学们讲授经济与金融的专业认知课程,课上,她用燃放烟花的案例讨论了个人结果的叠加与社会状态建构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如何决策以最大限度利用有限资源,让同学们感受到传统经济学的理性魅力,进而反思“理性经济人”的局限性,即经济学的“边界”,尝试给同学们的生活决策带来不一样的视角和一些启发。

张健以同学通过英美PPE的对比为同学们介绍了PPE专业的起源和发展,并通过PPE的三个专业排布逻辑探讨知识结构的生成规律,帮助同学们了解通识教育、博雅教育、专业教育的区别与分歧。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对所谓“交叉”学科有了新的认识,也对于文科交叉的可能性展开了讨论。

02圆桌讨论会

在开展大中衔接活动之前,支队成员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搜集了同学们关于大学与专业选择的各种疑问,并将这些问题按照“大学生活”、“大学教育”和“专业选择”等主题进行了归类整理。活动当天下午,同学们自由组合成了三个讨论小组,支队成员首先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并深入剖析了问题背后的逻辑和理念,为随后的圆桌论坛提供了讨论的切入点和主线。接着,同学们针对支队成员上午的课程内容以及讨论前的引导性发言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和观点,同时也补充了一些未被涉及的主题和内容。在相对自由和开放的氛围中,同学们积极交流、热烈探讨,讨论气氛既活跃又愉快。不知不觉间,圆桌论坛持续了两个多小时,超出了原定一个半小时的安排。

在这次讨论中,中学生所关注的大学与专业的问题有了一个很好的展现平台,同学们对于大学与专业的认识也在这次讨论中有所体现,这些内容都为项目后续大中衔接活动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和素材。

03志愿者感受

参加大中衔接项目以来,这已经是我第四次授课了。每次授课总觉得课程总是有些欠缺之处,但有一个目标始终不变:向同学们展现客观的、深入的计算机学科图景,展现“热门专业”背后的精彩之处与枯燥之处。课后与同学交谈,感受到同学们的目光中透着几分坚定,希望我的努力能够为同学们的专业选择提供借鉴。

付甲申

第一次以讲述者而非倾听者的身份参加大中衔接课程。以过往作为高三生参加相关项目的经历看,我相信大多数同学在真正进入本专业学习前仍然无法对学科的内容及研究方向有一个清晰的整体认知。尽管不能使同学们豁然开朗,但仍希望我的经验能缓解大家的焦虑迷茫情绪,帮助大家坚定地做出第一步选择。

王乃琦

非常开心能够参加惊鸿的项目!第一次讲专业介绍类的课程感觉在节奏和互动上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在提问环节之后更清晰地了解到了同学们关注的重点。同时,这次实践让我得以站在更宏观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的专业,希望能够帮助更多同学未来选择自己热爱且适合的专业。

张愉扬

大庆支队是我第二次参加“惊鸿筑梦”的活动,依然是向高中生讲大学,但感觉和去年的绵阳截然不同。当时那些新高一学生还沉浸在知识的喜悦和好奇的激情之中;而今年的新高三学生已经开始关注绩点、保研、考公等更为“现实”的问题了,家长的焦虑潜移默化间深深地影响着他们。这片广袤而沉重的土地正似高考后的我们所面临的世界,而我们所能做的或许也只有带他们找到下方矿藏存在的证据。

薛珅烨

第二次“惊鸿筑梦”,这次开发的圆桌论坛我觉得很有意义。在与同学们交流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他们对大学生活的期待,也能感受到他们对未来发展的迷茫与担忧。他们从家长、互联网上接收了许多关于未来的信息,但却缺乏系统深入的理解。有些问题我们无法给出合适正确的答案,只能给一个模糊的方向。未来的路是需要他们自己去探索的,我们这个活动的意义之一,是稍微驱散一点前方的迷雾。

范嘉琳

图片 | 支队全体成员

文字 | 张健以

排版 | 张健以

审核 | 张健以

上一篇:新雅实践2024 | “羌城雅颂”支队总结:在世界行走,为北川停留

下一篇:新雅“一事”计划 | “惊鸿筑梦”大中衔接项目组暑假志愿活动(绵阳&北川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