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雅·育 > 体·体魄强健
.

 

新雅学社体育部第一届成员:

袁碧徽、常文治、郝天翔、王卓远、杨东升、鞠宇辰(从左至右)

作为第一届通过高考招生、行政编制归属新雅书院的本科生,6字班是一群名副其实的“拓荒者”。没有前人的学习经验,也没有学社,没有体育队。在各种新生体育比赛的轰炸下,新雅体育部和体育队就在一片兵荒马乱中成立了。

“体育爱好者似乎都更加热爱生活”

马峻与网球的故事要从幼儿园开始讲起。那时,他被来幼儿园挑选苗子的网球教练选中,就跟着球队正儿八经练了两三年网球。教练并不会对年纪尚小的他放松要求,四五公里的跑圈是基本的体能训练。即使十分辛苦,马峻也还是坚持了下来。让那时的他放弃网球的是教练一次严厉的体罚:“让我扎马步,手抬起来,在胳膊上放个球拍,球拍上面放一个网球不能掉下来,”马峻回忆道,“得有十多分钟吧。那时候没法理解体育训练的这种艰苦,现在想想(没继续学下去)还是挺可惜的。”

进入大学后,马峻又重拾了对网球的热爱。他之所以喜欢网球,除了这项运动本身的魅力,还因为网球可以让他获得一种伴随成长与胜利的成就感。在他看来,若要保持对一项运动的热爱和持续投入,这种成就感与背后的一股拼劲是必不可少的。而网球作为一项偏个人的运动,相对于团体运动来说,更依赖个人努力来取得渴望的成就。“拿篮球举例子吧,我的一些同学就很喜欢研究战术和打配合,我就不是很感兴趣。”但在大三下学期,他也曾经作为新雅61班队一员打进了紫荆之巅篮球赛的八强。他印象最深的就是,进八强的那场比赛中,队友沈习远压哨投进了一个三分;还有路过学堂路看见旁边架着的自己队伍的海报时——“就挺爽的”。

于港、马峻、王振飞(从左至右)于网球场合影

“相对于专业学习来说,在运动上投入精力,它带给你的回报会更‘可见’一些。我会一直想让自己变得更强。就算球网对面是我的朋友,我也会尽最大努力赢下每一场比赛。”就算是再佛系的人,也会在赛场上为成就与荣誉而拼搏。对于业余的体育爱好者来说,体育的竞技性不足以对他们造成困扰,反而能够成为他们保存斗志和获取成就感的重要方式。

“本质上就是玩玩嘛”

2018年暑假,新雅6字班的常文治在大洋彼岸的纽约,经过连续16个小时的跋涉后,越过了终点线,成为了全国第二年轻的大三铁(游泳3.8公里,自行车180公里,跑步42.195公里)完赛者。

大铁挑战人类体能的极限,但在常文治的叙述中,他决定挑战大铁的过程是非常戏剧化甚至略显轻松的。在高考之前,他无意间看到了一个标铁(游泳1.5公里,自行车40公里,跑步10公里)的报名通知,觉得好玩就报了。没想到开学军训的时候,新雅的辅导员朱心雨、尹西明也在报名册上,“认亲”之后,常文治就被拉进了学校的铁人三项俱乐部。

铁三俱乐部在常文治决定大一暑假去纽约挑战大铁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用他的话说,俱乐部里“都是一帮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但决定当然是常文治自己拿的,“我觉得本质上就是玩玩嘛,这个东西就是看起来很唬人,其实对于业余选手来说并没有那么夸张”。他也确实将“玩”的心态贯彻了下去——那次完成大铁的比赛,是他第一次完整地跑下来全马。

常文治为这次“唬人”的比赛准备了一年,那时候他每天都会跑3~5公里,并游泳1~2小时。铁人三项是一个孤独的项目,不允许团队配合。但身处于清华的体育氛围中,常文治身边从来不缺与他一起训练的友人。在西湖游泳池中,他还结识了90多岁的老教授,在和老辈人的交谈中,自然少不了那句经典的“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

大铁的赛程有226公里,其中的困难自不必多说。但他完赛的过程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样孤独。常文治的比赛服上印着国旗,腿上还会写着年龄。无论是其他选手还是赛道两旁的观众,看到一个18岁的外国年轻人跑过去的时候,都会向他表示由衷的赞许和鼓励,有人甚至会大喊“China,China!”

纽约大三铁中,常文治奔跑的身影

“这个大铁比赛在那个纽约小镇的地位基本上相当于乒乓球在中国的地位,比赛的氛围非常好,你在那里感受到的是对体育和体育爱好者的非常纯粹的友好。你跑过去的时候,旁边的观众会非常热情地给你端上来一扎啤酒,喊着‘cheers’。其实我觉得体育本身和业余的体育爱好者之间是没有什么国别之分的,大家都非常友好地相处。只有当到达一定水平之后,体育圈外的人才会借助舆论的力量审视体育圈里的人,就会造成一定的偏见和矛盾,”常文治谈了谈自己的思考,“最近亚运会也在接受高水平的业余运动员参赛,我觉得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因为能够吸引到更多的人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感受体育本身的纯粹。”

常文治的父亲是军人,所以比较支持体育锻炼这方面的事情。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家人可以毫不犹豫任凭儿子去进行这样吓人的挑战。其实一开始父母并没有意识到有什么危险,当常文治征询他们的意见是要报半程还是全程比赛的时候,他们还非常坚决地说‘报都报了还报什么半程’。过了一段时间,他的父母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这个事情很有挑战性。不过——“他们又觉得我比较惜命,不会把自己交代在外面,就又放松下来了。”常文治的话带着俏皮的北京腔。

“再坚持一下呗”

袁碧徽现在还是觉得,能够赢下那场决定女排从沙排乙组升到甲组的比赛是很幸运的。

女排队长袁碧徽是体育部的“元老”。彼时刚刚组建的体育部根本就不像一个正式的学生组织。它最主要的任务是凑齐报名各种比赛的人员,并不组织什么活动。但这份工作并不轻松。马杯的很多项目都只允许各院系以团体的形式参赛,而在当时,仅凭同学们自愿报名,难以满足比赛要求。于是,体育部成员便成为了“全能替补队员”。每当有同学想参加比赛但人数不够时,这时零基础的“全能替补队员”便成为了坚强的后盾。正是这样有点滑稽的形式,让袁碧徽有机会参与到乒乓球、羽毛球等等项目中,成为她快乐的大学生活中的一部分。

不过袁碧徽在体育方面最快乐的回忆,还要属大二的时候和两个学妹一起,在沙滩排球项目中升到甲级。马杯比赛的项目会根据各院系的水平分为甲乙两级,乙级的队伍只有取得乙级前四名才能够升入甲级。而沙滩排球(女)是新雅目前唯一一支升入甲级的体育队伍。

在那场获取出线权的比赛中,对手汽车系女排的纸面实力是强于新雅女排的,所以在比赛之前,她从来没有想过要赢,走上赛场只是为了过过球瘾。没成想,随着新雅女排连续几个追分,汽车系女排心态不稳,失误连连。比分差距一点点缩小,直到反超。直到比赛的后半段,她才意识到自己有可能赢下这场“重在参与”的比赛。

新雅排球队合影

其实,每场看似轻松的女排比赛,场边都会有一个准时出现的身影——男排队长鞠宇辰。他不仅是忠实的观众,更是女排的教练和战术指导。“有时候我会懒得上场打比赛,觉得没有什么希望,他就会说你再坚持下呗,然后我就继续下去了。”袁碧徽半开玩笑地说道。

无独有偶,男排的创始也并不容易。鞠宇辰也是第一届新雅学社体育部的成员。大二时,排球赛“排山倒海”下发了比赛通知,曾经在中考时接触过排球项目的他很想拉起一支队伍,在东操旁的排球场上打一场比赛。“当时就是到各个寝室去拉人嘛,我好像把我的舍友全都拉上了,”鞠宇辰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有点无奈地笑了。让他欣慰的是,每个被强行拉来比赛的同学都认真地为比赛训练。但他们的训练毕竟只是临时抱佛脚,不够系统。之前,在大一下的面对新闻系男排的比赛中,对方的排球特长生连发了十几个大力跳发。初出茅庐的新雅男排被逼无奈,场上的6个人全部退到底线接一传,但还是没能让新雅一方的记分牌翻过“5”的大山。被拉来打排球的新雅“网球担当”马峻直言:“那经历真是太惨痛了……一直输比赛让我对排球产生了心理阴影。”

新雅男排

如果说女排还能时常凑几个人训练的话,那男排无疑是孤独的。为了比赛而强行拉起的队伍,在比赛结束之后只剩下一个微信群,临时队员就回到了足球、篮球的怀抱中而鞠宇辰可能是当时唯一一个想通过认真训练在马杯赛场上赢一场排球比赛的人。于是,在高中便尝试过五点多起床跑步锻炼身体的他,有近乎一年的时间,六点一过便起床,在清华晨跑大军的陪伴下,在东操的角落中对墙垫球,练习基本功。与趣味性十足的比赛或场上训练不同,对墙垫球是极其枯燥而劳累的,从墙上快速弹回来的排球时常不受控制,不是飞出去老远,就是正正砸到身上。在大二的时候,他加入了男排校队。

鞠宇辰很少会缺席新雅女排的训练,并“自封”为她们的教练。在场下看沙排升甲的那场比赛时,他比场上的队员还要紧张。同时,有一个念头也越来越强烈——他想自己站在场上,赢一场马杯的比赛。这个在当时看来有些不切实际的念头,随着新雅8字班的到来,在不经意间实现了。“8字班学弟来了之后,我就感觉,啊,终于有像我一样想认认真真赢一场比赛的人了。”鞠宇辰说。

汇集于新雅各个体育队微信群中的常文治在采访中总是用排球队的例子来展现体育队的共同体氛围。由于人员不足以及6字班的传统,在7字班、8字班的同学加入队伍之后,排球队也一直是男女混合训练,这使得排球队的氛围些许不同于其他的体育队。虽然目前排球队仍然没有系统而严格的训练安排,但在袁碧徽和鞠宇辰看来,这并不重要——“如果不是排球队的话,我几乎不怎么认识新雅除了6字班以外的同学。其实除了校队以外,各个院系都没有什么较为系统的训练,所以像‘咕咕’、人员不足这种现象都是很正常的。我觉得大家熟了以后,好像干什么事情都挺开心的;大家不怎么熟的时候,确实也不会觉得特别快乐。”

“人口基数”

“一个院队想达到一定的水平,必须要有核心的一群人去坚持带动,”常文治说,“排球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袁碧徽和鞠宇辰的采访印证了这个结论,如果没有他们一直以来的坚持,排球队很难成为一支快乐的队伍,更不可能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快乐排球”的活动中。

这次采访的对象,都亲历了新雅体育队和体育事业的发展。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个词——“人口基数”。一个院系体育氛围的营建是需要同学们的参与的,好几届学生连续的努力才能建构起一个较为完善的、有生命力的体育队或者体育组织。

常文治是新雅游泳队队长,“我当时建立游泳队,主要也是为了参加马杯比赛;如果没有马杯比赛的话,基本上不会有训练。还是因为有意愿进行日常训练的同学太少了。”

新雅6字班新生赤足运动会合影

马峻也曾经想在新雅建立网球队,参加马杯比赛,但始终未能成功。他对这个结果并不意外,因为网球本身是一项入门门槛很高的运动,有些人训练一个星期都不能把球打过网。如果没有足够的热爱,是很难坚持下去的。新雅的人口基数还是太小了,所以没有那么多人会“热爱”网球。马峻对此并不是太执着。

要激励那些本来对体育没有热情的同学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除了马峻,袁碧徽也提到:“刚开始打排球的时候手臂会特别疼,如果不是真的喜欢的话,女生基本都受不了。”

其实,繁忙的学习生活和体育运动并不是冲突的。马峻大略计算了一下,他一周最多也就会打5个小时左右的网球。有时候打完确实会又累又困,这时候他会选择睡一觉,然后用“强大的意志力”把自己从床上拔起来学习。常文治也分享了他的经验,他一般会选择在下午四五点钟去游泳,合适的时间加上饮食的控制,是解决犯困问题的良好方式。

“什么是体育精神?”

“我说体育精神就是脑子被门夹了。是床不舒服吗?奶茶不香吗?你非得大热天的跑到楼下,被排球砸,你胳膊不疼吗?对吧?反正很难说,但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坚持,水平可以不高,比赛可以不拿奖,你坚持下去在体育中获得快乐就是一件好事。”常文治说。

无论是在排球场,还是在网球场,抑或是大铁的赛道上,体育带给体育爱好者的快乐从来都是纯粹的、没有任何功利性的。有人追求胜利,喜欢看到自己进步的感觉;有人,享受和大家相处的时光——但这都是体育带给他们的快乐。

这种快乐会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到体育之外的生活中——“我觉得生活就是一种体验而已。无论在清华学得好不好、过得好不好,都是很有意思的体验的过程,所以不开心也很正常,焦虑也很正常,然后难过的时候也很痛苦,我觉得都还ok了,不是一件要人命的事情就行。”

撰稿:李云婷

上一篇:新雅体育 | 新雅男足马杯首战大胜

下一篇:新雅书院在马杯体育赛事中获得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