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雅·育 > 国际化交流
.

2019年1月下旬,新雅8字班的同学们兵分两路,大部队奔赴牛津,小分队前往希腊,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国际交流。在此前的一整个学期里,同学们埋头苦读,修习了《古希腊文明》《大学之道》《<史记>研读》《十九世纪英国文学与艺术》《艺术的启示》等通识课程。经过一学期高强度的阅读、研讨与写作训练,年轻的新雅学子已似鼓满了风的帆船,憧憬着一次具有知行意义的远航。

牛津篇

1月22日,天气晴好,分散在牛津各处的同学们聚集到Pembroke College,参加第一项正式活动:听一场有关盎格鲁-撒克逊史诗《贝奥武甫》的讲座。

其后的几天里,同学们走访了牛津的New College、Merton College、Queen's College、Balliol College……听讲座,上研讨课,参观博物馆、图书馆、实验室、教堂,当然还有各种正式与非正式的餐会。

Tayor教授有关量子密码的讲座,把晦涩难懂的物理知识讲得生动有趣;Dr. Trott为同学们讲解爱丽丝·奥斯瓦尔德的诗;带队的曹莉老师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在Ashmolean Museum,带队的张雷老师为同学们作讲解;在New College教堂参加礼拜五的晚祷,唱诗班天籁般的歌声令人难忘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牛津大学的学院内部成员的紧密联系和他们对自己学院的自豪感。从学生到老师,当谈到他们所在的学院时,他们都会自豪地提起自己学院的历史和风格。我想,从我观察到的细节来看,这种community的形成有赖于两点。第一个是他们的食堂。在特色鲜明的长桌上,学生们可以在进餐时相互交谈和交流,教授也会在hall里就餐,师生也可以在这个场合交流。第二个就是牛津享有盛名的tutorial system,他们通过这种group work的形式有效地加强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联系。其他的特色设施还包括他们的common room,在这里举办的各类活动成为联系院内学生的有效手段。学姐在带我们参观时,还提及学生对学院事务的高参与度,即使是一件微小的事,只要觉得有必要,学生也会积极建言。”

“一晃牛津访学就结束了。时间过得太快,让人来不及叹息,来不及深思。由于自身英语听力水平有限,我在聆听各位教授作的报告时,只能尽力去捕捉、勾画其大意,而对于其中细节的把握则有太多的欠缺,甚至对部分讲座的大意,我也不甚理解。第一次听全英文讲座,第一次如此长时间地沉浸于英语环境之中,看着别的同学因为教授的幽默而开怀大笑,看着别的同学自如地抒发着自己的观点,我心中有些失落,但更多的则是反思与加倍努力。即使我的听力水平不高,短短九天里,我依然收获许多,尤其是Professor Jessica Rawson的讲座结束后,我与曹老师、葛老师以及几位同学一起交流感想,获益匪浅。”

“来到牛津一周有余,每日从住所出发,走过一段并不平整的石板路,来到城市中心,漫步于一个个自称oldest的学院中。古老的砖瓦与风铃,时常诉说着牛津从中世纪以来的一路荣光;各学院师生的自豪感与共同体精神,也在教员和学生的一字一句中显露无疑。布伦海姆宫中丘吉尔家族的传世珍宝,与大英博物馆里来自五湖四海的珍稀馆藏,更是向我们诉说着日不落帝国极盛之时的无上辉煌。民族的记忆,以不同的方式蕴藏于英格兰的风物之上。临行前,再一次走过那段石板路。那路,前人走过,今人享有。它来自古老的英格兰,它至今绵延不断。”

牛津交流师生合影留念

希腊篇

1月21日,漫长飞行后,抵达雅典的欢欣雀跃

第二天,同学们代表新雅书院访问了雅典大学。这一天恰好是雅典大学的毕业典礼,校园里格外热闹。雅典大学副校长热情地接待了新雅同学,不仅详细介绍了雅典大学的历史,还带大家参观了学校外墙上的壁画,并借此讲解从普罗米修斯时代开始的雅典历史。

之后的三天里,同学们踏踏实实驻扎在雅典,徜徉在卫城、狄奥尼索斯剧场、卫城博物馆、古罗马市集遗址、赫淮斯托斯神庙、柏拉图学院……

“读了一些古希腊的书,便曾站在亚欧大陆的另一端,向西遥望,遥想那片蓝色的海洋、那里的过往与现在。今天站在卫城脚下,恍然如梦初醒。在某一个回眸的瞬间,与遥远的古代擦肩而过。”

“据说在狄俄倪索斯剧场曾经上演过埃斯库罗斯三联剧,(不久前刚写完三联剧作业的)同学们见到真身都有一种无异于网友见面的兴奋。”

每到一个参观地点,都有一位事先指定的同学负责讲解知识背景,大家随时随地展开讨论。

在希腊的第六天,同学们乘坐早班飞机,来到恬静的克里特岛,在此停留三日。迈步在遗址废墟的阶梯上,辗转于博物馆古老的文物间,切身面对西方文明之源,大家又免不了一番惊叹与感动。

上一篇:雅典大学校长顾问布拉塞利斯教授到访新雅

下一篇:再探英伦 | 新雅—伦敦政经学院第二届暑期班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