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聚焦 > 新雅院课
.

编者按

2022秋季学期,新雅书院邀请8位校内名师开设新生导引课,旨在帮助新生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看到并且开始去思考和学习大学的精神、人生的意义以及学科的精彩,进一步探寻志趣,积极规划未来四年的学习和发展。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们从不同课堂中选取同学们的课程作业或课程日记,来回忆这段初入大学的经历,记录点滴成长。

今天推出的是林蔚然老师课堂的课程作业之一:韦舜文、江泓、安怡熹三位同学对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长聘教授李锋亮老师进行采访。李老师结合自身经历和成长感悟,回答了关于大学生活、教育与劳动力市场方面的问题,并解答了同学们关于个人成长方面的疑惑。

嘉宾介绍

李锋亮老师,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博士,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长聘教授,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在教育与劳动力市场领域有着深入的研究和斐然的成就。曾获“清华大学优秀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者”、清华大学“刘冰奖”等荣誉称号。

【成长经历】

Q1: 您在大学期间是否会为GPA排名等外界的评价所困扰?您如何看待外界评价呢?

在大学期间我不会为GPA所困扰。我会对我的家人和学生都会说GPA很重要,GPA能很好的反映学生在大学的素质和能力,所以不应该去反感GPA,也不该以GPA为借口去反对努力,选择躺平。外界评价是个人自信的一个重要来源,如果你GPA不高,可以选择在其他赛道去努力,例如志愿、社工等。

Q2: 您在生活中更看重独处的时间还是与人共处的时间?您认为二者各有什么作用?

我认为二者之间并不矛盾。独处的时候,我能自得其乐;跟别人共处,我也觉得其乐融融,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所以我从来没有考虑过偏重的问题。

独处的时候可以对生活进行反思。我习惯早起早睡,早起的时候自然就会独处,我会在早上写日记,把昨天发生的事情都写下来,这个时候就能够把昨天所有的纷纷扰扰做个总结归纳。然而信息的交流非常重要,合作与竞争也非常重要,这都是独处所实现不了的,所以我们才需要与人共处。我看到过一个解释智人在历史上战胜尼人的研究,它提出智人的语言系统更为发达,这意味着智人更加善于互相沟通交流以及合作竞争,个人能力可以不断地迭代,智人的胜利就代表了合作共处模式的胜利。

Q3:您认为应当如何培养建设性辩论的能力,而不是极端地攻击?

极端地攻击事件并不是个例,而是在历史上经常出现。比如当年基督教对古希腊、古罗马璀璨成果毁尸灭迹式的摧毁——因为和圣经上宣传的不同,所以就要灭绝它。关于这个问题我建议读一读房龙的《宽容》,这本书讲到了基督教在发展过程中对其他宗教与文明的野蛮破坏行径。比如对于其他宗教和文明的遗迹,基督教不仅将建筑摧毁,还禁止他们在文字中出现。这是基督教当年对其他文明的毁尸灭迹、挫骨扬灰,通过阅读相信你们可以得到启发。

【行业理解】

Q4:您如何看待如今的高学历下沉问题?例如近日频频报道的清北硕博应聘基层普通岗位的新闻,这是否是一种教育资源浪费的现象?

我对这一现象是持一个乐观的看法,但也有悲观部分。比如如果一个清华的博士去边疆支教与去深圳学校当老师相比,社会舆论的导向可能是不一样的。我认为去当城管、村支书也是非常好的,比如这次疫情基层治理也显现出基层干部治理水平的高低,如果有一些高水平、能力强的人去这些基层岗位工作,也会使我们国家更加幸福、昌盛、发达。扎根基层,不顾名和利,清华的学生要有这样的情怀。

Q5: 您认为在就业选择中应如何平衡个人兴趣、个人能力和社会需要?

在我看来,社会在变化,而个体也在变化。如果个体对于现在的社会就业形势不满意,那么他可以自己主动去提高满意度,比如通过自主训练提高个人技能、提高对专业及职业的认同度等。在爱好和能力之间,我会优先考虑把擅长的事情当成自己的职业。假如实在对当前的工作有所不满,可以培养自己其他的兴趣爱好,不要把工作当作生活的唯一。如果还是决定要跳槽,也一定要在新岗位上做对社会有益的事。总之,我最反对的是那种以不感兴趣为借口在工作中“躺平”的人。

Q6:您如何看待gap year,比如先服役或工作一年再去上大学?

我对这件事的态度是非常包容的:只要你觉得适合自己,就可以去做。而且我们现在外部环境也很好,居民的经济条件也越来越能支持这种做法,不像以前的父母认为子女要赶快毕业、养家糊口。所以我不反对这种做法。

访谈:韦舜文、江泓、安怡熹

指导:吴炳炎、林蔚然

上一篇:克时艰 迎新年——新雅书院举行在校学生2023新年会饮活动

下一篇:新生导引|“低碳科技”班特约采访:高峰老师